今年我院26名医师分别荣获“首都名中医”、“优秀名中医”及“首都中青年名中医”称号。王国玮、王笑民、王萍、王麟鹏、刘红旭、刘清泉、许昕、张声生、金玫、姚卫海、董子亮、程海英12位专家荣获“首都名中医”称号,王玉光、毛克臣、曲剑华、杨国旺、张捷、郑军、滕秀香7位专家荣获“优秀名中医”称号,王桂玲、刘宝利、李彬、张苍、赵文景、徐旭英、徐春军7位专家荣获“首都中青年名中医” 称号。(以上各项名单均以姓氏笔划为序)
“名中医”是首都中医药系统的先进典型,他们刻苦钻研,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无私传授独到的学术经验,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传承着以燕京医学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
今天继续推出“名中医在身边”专题,系列报道我院“首都名中医”、“优秀名中医”及“首都中青年名中医”,以此向他们致敬,向他们祝贺!
首都中青年名中医——王桂玲
王桂玲,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第三批国家级学术继承人、贺氏火针优秀传承人、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首都中青年名中医。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擅长运用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面神经炎、颈腰椎疾病、多种疼痛性疾病、更年期综合症及带状疱疹、痤疮、斑秃等皮肤病。曾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主持及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或副主编专著5部及国家十三五创新教材1部,作为主要执笔人制定了火针疗法临床实践指南。现任北京针灸学会理事,北京针灸学会针灸名家学术继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传承火针技艺精髓 融合现代医学技术
临床工作近三十年,王桂玲秉承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病多气滞,法用三通,分调合施,治神在实”的学术思想,在传承贺老经验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利用现代医学先进的诊疗技术及研究成果,辨病与辨证结合,进一步拓展诊疗思路。以头痛为例,她认为头痛既是独立疾病,又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目前针灸治疗头痛多以经络辨证为主,还须结合现代医学诊断。如女性月经相关性头痛,除经络辨证取穴外,还需加上调经穴位;青光眼引起的头痛还要加上风池、印堂、太阳、耳尖等的点刺放血,若眼压升高明显,则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若患者头痛剧烈、呕吐、颈项强直,则必须急查头颅CT,若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则需紧急采取综合救治措施,故临证不能盲目仅采取针灸治疗而忽略现代医学检查手段。
王桂玲深谙火针技术精髓,不断扩大治疗范围。她曾接诊一位41岁男性患者,由于鼻尖部出现米粒大小疖肿伴局部灼热焮红,鼻头弥漫性肿大,疼痛明显,到医院就诊。由于是过敏性体质,患者对抗感染治疗有顾虑。王桂玲接诊后,考虑患者为火毒壅滞之鼻痈,遂以破血泄火解毒、消癥散结排脓为治则,选用贺氏中粗火针,将针尖与针体烧至通红后快速点刺鼻头约4~5针,双侧迎香穴用一次性采血针快速点刺放血约10滴左右,经治疗一次而愈,彰显了火针的神奇魅力。
潜心学术研究 致力精准治疗
学术研究中,王桂玲主张利用现代医学先进的诊疗技术及研究成果,西医辨病与中医辨病互为参考,中医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才能整体认识疾病从而精准治疗。她将贺氏针灸三通法与其他多种刺法有机结合。在传承贺老学术经验基础上,擅长将三通法与《内经》的五刺、九刺、十二刺等多种刺法有机结合,并将现代的一些针刺技术如“腹针”、“眼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与三通法巧妙结合运用,进一步拓展治疗病种。主张针药并用、或有侧重。根据辨(病)证结果,针药并用,或先针后药,或先药后针,擅长经方与针灸有机结合。对于头面躯体疾病应以针刺为主;而对于部分内脏疾病宜以中药为主,配合针灸治疗。
近年来,王桂玲将“贺氏针灸三通法”作为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或副主编著作6部,参编著作2部,主持及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多项,作为主要参与人《贺氏针灸三通法理论暨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获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贺氏火针疗法及临床应用研究》获得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北京针灸名家丛书》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文化视角下中医针灸传承保护的模式研究》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共7项奖励。
培育后学者 带动学科发展
坚守临床,致力科研,悉心培育后学者。王桂玲担任病房主任10余年,先后指导过百余名下级医师、规培及实习医师,在全面提高其对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同时,帮助并引导他们建立中医思维模式;2013年至2018年成为“平谷区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指导老师。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指导老师和长春中医药大学的硕士导师,培养多名学生。王桂玲说:“力争做好传帮带工作,将我们针灸科诸多名老中医的经验传承下去,为科室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多年来,王桂玲积极参“北京中医健康乡村建设工作”、“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等多项社会公益服务。2014年至2018年担任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针灸科主任(兼职)、重点学科及重点专科负责人,带领团队多次成功申报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17年负责申报的《睡眠障碍中西医诊疗进展学习班》成为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及顺义区首例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先后获评优秀理论授课教师、平谷区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指导老师;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支援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医院针灸科1年,荣获“和田地区优秀援疆干部”荣誉称号。
相关阅读:
【宽街荣耀】我院26名医师分别荣获“首都名中医”、“优秀名中医”及“首都中青年名中医”称号
【名中医在身边】王国玮:承家学担重任,融合创新推动中医传承发展
【名中医在身边】王笑民:从“毒”论治肿瘤,开拓中医治癌新思路
【名中医在身边】王萍:致力攻克皮肤顽疾,开展中医产品创新研究
【名中医在身边】王麟鹏:“针功夫”通经祛邪,推动针灸学创新发展
【名中医在身边】刘红旭:中西医结合治“心病”,打造医教研一体化心血管病中心
【名中医在身边】刘清泉:中医药抗疫有“方”,扶危渡厄显医者担当
【名中医在身边】张声生:治病亦医心 ,推动中医脾胃病学科发展
【名中医在身边】金玫:提出心衰患者“全程治疗”理念,定位中医药治疗慢性病优势靶点
【名中医在身边】姚卫海:济危救急,勇做中医急危重症诊疗救治“急先锋”
【名中医在身边】程海英:从经络辨证入手 ,应用中西医多学科优势进行疑难病诊疗
【名中医在身边】毛克臣:打造“宽街明药”,实现院内制剂规范化生产
【名中医在身边】杨国旺:传承与创新并重, 构建完整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体系
【名中医在身边】张捷:做有温度的医生,打造针药并用、心身并治的特色诊疗模式
【名中医在身边】郑军:调理脾胃、内外兼顾,打造中医儿科特色品牌
供稿:继教办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