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宽街·明医说 | 虚胖、腹胀、乏力、食欲不振…脾虚的人有5个特点,养脾胃的黄金期来了,这份健脾“秘籍”请查收
发布时间:2025-02-24 作者:消化科 李帷 来源:本文部分内容已刊发于生命时报

您是否经常感到:疲惫乏力,稍微动一动就累?食欲不振,看到美食也没胃口?腹胀腹痛,经常拉肚子或便秘?身体虚胖,减肥总是失败?

如果以上症状您中了好几条,那就要警惕“脾虚”了!

中医与西医所言的“脾”的概念不同,中医侧重于讲其功能。脾主运化,是“后天之本”,负责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并将其输送到全身。脾虚则运化失常,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01食欲减退:脾胃虚弱者,容易食欲不振,饭后会感觉腹胀不适或马上如厕。

02容易累:脾胃不能充分运化营养滋养四肢肌肉,人就容易疲惫无力、少气懒言等。

03脸色不佳:由于脾虚、气血不能上荣,时间久了,就会面色萎黄、皮肤没有光泽,口唇发白、干燥。

04怕冷:手脚冰凉、大便稀溏等。

05形体虚胖:脾气亏虚,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导致水湿停滞,日久形成痰浊脂肪。

“脾胃好则百病不生”,此时冬春交替,正是调养脾胃的黄金时期。

雨水节气寒湿较重,易伤脾脏,要注意顾护脾胃。与此同时,春季阳气生发,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会随阳气生发而上升,“肝木克脾土”,影响脾脏功能,因此还要注意肝气的疏泄条达。

健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保暖,但要做的恰到好处,不能厚厚的棉衣一直捂着,以免上火。可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

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的几率;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足部保暖能改善末梢循环,人体不受寒邪侵扰,脾脏就会更加健康。

健脾更要注意饮食,雨水节气气候转暖,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见口舌干燥现象,宜多吃新鲜蔬果,少食油腻之品。同时不要吃过多寒凉的食物或喝凉茶,可适当吃些大枣、莲子、山药等较温和的食物养脾胃,正如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若身处干燥的北方,食疗以粥为好,可做成山药粥、莲子粥、红枣粥等。

雨水节气一旦脾胃出现问题,一定要考虑肝脾疾病,如果症状不重,仅仅是食欲减退、倦怠乏力、腹部胀满,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香砂六君子丸健脾理气和中;如果消化不良症状较重,甚至出现了大便溏稀、舌苔白厚腻的问题,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健脾化湿;如果消化不良的同时出现了情志不畅、头晕乏力,女性出现月经不调,可选用逍遥散疏肝健脾养血,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健康人群可将炒薏米、玫瑰花、山药、红茶同煮后饮用,有健脾温中、理气化湿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