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医林怪杰张炳厚
发布时间:2019-11-01

2003年4月10日上午,陈大姐走进了北京中医医院。她是一名患者家属,来到中医院,是为了感谢一位治好了丈夫多年头疼顽疾的医生张炳厚教授。她揣着锦旗,苦等了半天,也没见到张教授的身影。于是,她只得将锦旗交给教授的同事,托其转交,遗憾地离开了医院。那么,这位被患者家属苦苦找寻的名医张炳厚教授,究竟在哪里呢?

2003年春天,突如其来的非典瘟疫袭击了神州大地。这个学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又被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严重传染病让整个中华大地的人们都揪起了心。曾任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的张炳厚教授授命于北京市卫生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当仁不让地亲临一线,参与抗击非典工作。

隔离区外面发生的送锦旗的这一切,张炳厚教授并不知道,因为在他的一生中,治愈过无数像陈大姐丈夫这样的病人。而此时此刻在心急如焚的张教授眼中,只有高度隔离病房中,高热不退的危重的非典患者。张教授肩上的责任很重,作为一名领导,他要指挥全局,安排各项事宜。他不仅要为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也要为所有身临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安危负责。事无巨细,都不容得丝毫马虎。但张炳厚教授同时还有着另外一重身份,肩负着一个更重要的任务:用中医药攻克非典,治愈患者!张教授并非一名普通的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前副局长,还是一名专家。他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长达五十余年。相比他在学术与医学上的成就,他在行政管理上的职务显得微不足道。他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学术带头人、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名誉导师。作为全国著名的中医专家,张炳厚教授抗击非典,责无旁贷!

此时在高度隔离病房中,高热不退的非典病人正陷入昏迷之中,望着重症监护室里的病人,张教授深深皱起了眉头。这位病人已经高热七天,各种传统治疗措施之下,仍然高烧不退。如果不尽快控制病情,病人的生命岌岌可危。在此之前,张教授曾使用了针灸的疗法,让病人的体温得到控制,但很快体温就会出现反弹,周而复始,始终没有办法保持体温稳定下降。如果是治疗普通的感冒发热,恐怕此时早已针到病除。但现在,面对来势汹涌的非典病毒,针灸疗法也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看来还是得从中药上面下工夫。拿着一张处方单,张教授陷入沉思:三石汤出自《温病条辨》,由生石膏、寒水石、滑石、杏仁、金银花、竹茹、通草、甘草、金汁组成,方中以紫雪丹的三石为君药,取其得庚金之气,清热退暑利窍,兼走肺胃也,杏仁、通草宣通气分,且通草直达膀胱,杏仁直达大肠,竹茹以竹之脉络通人之脉络,金银花清解热毒,金汁现已不用。三焦为行气化水之道路,表里之气,莫不由三焦升降、出入。三石汤开上、宣中、导下,以分清上下之热,清利三焦湿热。

三石汤,是张教授最得意的治疗发热的方剂之一。无论从各方面角度,三石汤都完全对症。在接诊病人后,张教授第一时间就开出了三石汤。但为何效果不明显?病人体温依然先降后升。张老理清思路,做出决定:这不是一般的病毒,不是一般的病症。前人不曾遇到这样的疾病,那么我们就得在治疗上打破传统和常规!他确信,三石汤一定起到了效果,但患者体温先降后升,是扶正不足,邪盛正脱。再经过又一轮的仔细辨证之后,他调整了药方,在三石汤中加制鳌甲、生晒参。同时打破病人服药一天两次、三次之常规,改成30分钟一次的频繁进药。

自此以后,张炳厚教授用三石汤治疗高热日久不退时,必加生晒参和鳖甲,因高热最易伤气伤阴,高热大汗出,加人参益其气津、敛其汗,以杜大汗亡阳,并可使湿去热透,阳气得通,既不助邪,也不伤阴。

终于,经过医生们的精心治疗,病人体温回落,脱离危险。张教授长出了一口气,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自己的诊室,桌上端端正正地摆放着数天前陈大姐送来的锦旗,上面写着“医林怪杰”。

三石汤,很快成为了中医药治疗非典的重要方剂。——“人间生怪病,中医有奇方”——张炳厚就是这样一位擅用奇方拯救性命的医林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