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宽街·科普 | 节气方 | 惊蛰,随身戴个香囊
发布时间:2024-03-05 作者:皮肤科刘志勇 来源:本文已刊发于生命时报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顺应自然,认识气候和物候变化规律后逐渐形成的知识体系。传统医学认为,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宜“顺时养生”,不同节气都有防病侧重点,历代医家也总结了不少方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与《生命时报》中医养生版合作开设“节气方”栏目,邀请相关专家教大家用方剂保健养生。

3月5日是惊蛰节气。古人将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当春天第一声雷响起时,冬眠的动物被惊醒,人们便称这天为“惊蛰”。

惊蛰预示着蛰虫初醒、大地回春、草木萌发,各种微生物也都趁着“春风”出动,人们在此时要注意防病。

流行性疾病

惊蛰时,流感、支原体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等流行性疾病多发。提醒大家,此时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要注意适时增减衣服,避免风寒湿气的侵袭,体弱多病者少去人多的地方 。

可以取藿香、白芷、苍术、陈皮等做成香囊,随身佩戴。还可取金银花10克、生甘草10克、菊花10克 、麦冬10克一起煎煮,代茶饮,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养阴的作用。

蚊虫叮咬

惊蛰后,各种蚊虫开始苏醒觅食。外出游玩踏青很容易被蚊虫叮咬,出现虫咬皮炎,又称“丘疹性荨麻疹”,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豌豆大小的风团性红斑,奇痒,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提醒患有湿疹、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易过敏患者,应尤其注意预防。

1.在野外穿长袖并扎紧袖口、裤腿等。

2.尽量减少到杂草及花草茂盛的草丛中玩耍,不在草丛中坐卧休息。

3. 外出喷点驱虫药水:取百部20克、75%酒精100毫升,摇匀,放置 48小时后可用。

过敏

惊蛰后要尤其注意预防花粉过敏,除了出门佩戴口罩,还可以提前服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药预防。如果长时间反复过敏,且伴有乏力、气短、易出汗、舌淡胖、苔白者,可以口服玉屏风颗粒,以补肺健脾益气。

关节炎

关节炎是风、寒、湿 三邪侵入人体肌表经络 ,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惊蛰后经常出现“倒春寒”,有关节炎的人要注意戴护膝,或熏蒸艾灸关节。

具体方法是:将配好的中药(需结合患者情况请医生辨证开具)放入盆中,加水5~6升,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30分钟,然后将其放在膝部下熏蒸至皮肤发红、微出汗,用毛巾蘸药液擦洗患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熏蒸后艾灸关节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