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时刻准备着!
发布时间:2020-09-26 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刘欢

9月22日,关丽再次站在武汉的街头,车水马龙,人声喧嚣,扑面而来的烟火气,关丽的眼眶湿了,她又想起了八个月前的舍命相搏。

关丽,“80后”,北京中医医院大科护士长,大年初三,她与9名同事,参加北京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为抗疫贡献中医药力量。

临时党支部,就像家一样

“我是党员,又是中医呼吸专业的,我应该去。”

“我有23年的护龄,耐饿、耐渴、耐困,精力充沛,护理呼吸疾病患者经验丰富。”

……

除夕,北京中医医院职工微信群里很热闹,只是跳跃的不是拜年信息,而是一份份报名驰援武汉抗疫的“请战书”。

大年初三,微信群里的10个名字,受命集结,参加北京援鄂医疗队。当天他们抵达武汉,定点支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

10名队员中有4名党员和1名预备党员。大家虽是同事,但来自不同科室,彼此并不是太熟悉。一抵达武汉,北京市援鄂医疗队北京中医医院援鄂医疗分队临时党支部成立,关丽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10个人的力量迅速凝聚在一起。

练习穿脱防护装备,是临时党支部的首个任务。“进隔离病区,做好个人防护是基础。”分队副队长蔡卫敏曾经奋战在抗击非典的一线,具有丰富的传染病重症患者护理经验。她深知进行呼吸机护理、气管插管、抽动脉血气分析,雾化、吸痰等操作时,感染风险很大。她近乎苛刻地一遍又一遍“细抠”队员防护训练细节,哪怕一点儿失误,都要从头再来一遍。一练四五个小时,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都知道,时间紧迫,做不好防护,就无法救治患者。

分队队长陈明,是位老党员,他也上过抗击非典的战场。从抵汉的第一天起,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他还要仔细分析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标记重点、评估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召集队员们讨论、学习……

疫情难测,环境陌生,远离亲人,队员们也会有焦虑和担心。临时党支部就是大家的“家”,队员们想家了,有困难了,都喜欢找到关丽、陈明念叨念叨,关丽他们总是耐心倾听,热心相帮。“破五”那天,关丽还特意从超市买来速冻饺子。“咱们因陋就简,吃顿饺子,算是过年了。”看着热腾腾的饺子,队员们开心极了,年龄最小的“90后”王天骄一边吃着饺子,一边开心地说:“就像在家一样。”

直面病毒,党员先上

新型冠状病毒狡猾莫测,每一次短兵相接,都危机四伏。

2月15日,北京援鄂医疗队接到了为气管插管患者进行特级护理的任务。气管插管时,医护人员需要直面患者呼吸道;护理时,患者的飞沫、体液、排泄物中都存有病毒,感染风险非常大。

“老规矩,党员第一批进特护病房,给大家探探路。”关丽说着,和张芳芳、刘娜两位党员穿好防护装备,率先走进特护病房。关丽特意带了一根记号笔,为患者输液、抽血、翻身、吸痰、观察生命体征……每一项操作中,只要遇到有危险的地方,她就用笔标注出来,拍下照片。

“现实和预想的还是有差距,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护。”走出特护病房,关丽立刻在微信群中分享着第一次特护经历,“我用红色笔标注的地方,大家一定注意,这些管路一定不能脱落,否则患者生命有危险,大家也会有感染风险。如果我们倒下了,患者就少了一道生命安全保障……”

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变化很快,前一刻还好好的,转瞬就可能出现严重的呼吸窘迫。

一天凌晨,一名65岁的重症患者,血氧饱和度突然直线下降,出现发热、呼吸衰竭……当时值班的陈明立刻组织抢救。在采取了鼻导管吸氧治疗、解痉、补液、退热等一系列对症治疗后,老人的血氧饱和度仍无明显提高。在为患者改用经鼻高流量给氧及小剂量激素治疗的同时,陈明大胆尝试了中医辨证治疗。当时,老人脉细数(脉搏变窄变细而且速率加快),舌红苔黄,证属气阴两虚,脏腑有热。结合症状,陈明立刻给予静点益气养阴、复脉固脱和清热凉血、开窍醒脑的中药注射剂。经过中西医结合抢救,老人的血氧饱和度逐步升高,意识也开始恢复,病情趋于平稳。这次抢救,让陈明意识到,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诊疗不能少。

陈明和陈腾飞两名中医医师,几乎每天都琢磨如何用中药汤剂治疗患者。后来,他们根据患者的中医四诊、病程变化、病机特点等,尝试推广使用清肺排毒汤和化瘀解毒汤治疗,不少患者服用中药汤剂后,退热时间缩短,症状改善明显,病情向重症、危重症发展的情况减少了。

“北京的中医大夫真厉害!”一位患者说。

抗疫一线,写下入党申请书

在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中,党员刘娜是宣传委员,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她用文字、照片和视频记录着抗疫的每一天。

13床的王先生住院一周后,饭量越来越少,身体越来越虚弱。在刘娜的再三追问下,王先生不好意思地说:“姑娘,这几天我感觉全身没力气,上厕所不太方便。吃饭就会排便,弄到床上还得麻烦你们清理……”

“大叔,您每天都吃药,不吃饭身体可受不了。有我们在,您放心吃饭,好好配合治疗,其他的不用担心。”刘娜的声音有些哽咽,她一边鼓励王先生,一边把饭放到小桌上……几个小时后,她和队友又来到王先生床旁,帮助他解决排便。在刘娜她们的精心护理下,王先生的病情逐渐好转。“你们真好,就像亲闺女一样!”王先生感激不已。

在武汉,护士胡薇因水土不服,一直发低烧,且上吐下泻。最终被调进物资组工作。胡薇哭得很伤心,“我不当逃兵!”关丽安慰她,耐心开导她:“进病房和物资维护都是在抗击疫情,你是护士,又进过病房,最知道前线的战友需要什么……”胡薇的哭声渐渐轻了,她默默地忙开了,自此以后,她每天及时清点防护物资,分门别类为队友们分装好,尽可能为大家提供方便。

  党员们的无私无畏和甘于奉献,也感染着大家,队员们你追我赶,不甘人后。呼吸科护师王天骄年龄最小,大家都挺照顾她,可没过多久,大家就发现,无论发饭、打水、测体温、测血糖、查血氧,哪里有活儿,天骄就在哪里。短短一个月,她已经从连马桶套都不会套的小姑娘变成可以单手拎起两个暖瓶打水的“女汉子”。

“在武汉的日子里,我发现,自己的心正悄悄地向着那面锤头镰刀红旗靠近……”王天骄在日记里写道,这不仅仅是她一人的感受。很快,关丽收到蔡卫敏、马娜、刘海楠、王天骄的入党申请书,大家的决心令关丽很感动,她和队员们一起重温入党誓词,“我们每个队员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关丽说。

冰雪消融,金秋正盛。再次回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关丽终于看清了武汉战友们的脸,也终于能张开双臂和曾朝夕相处的保洁阿姨深情拥抱,她还去看了撤离前和队友们一起种下的那棵“友谊树”……所有这些,她都第一时间分享在“10人援鄂小分队”的微信群里……“有着过命交情的战友们,最能体会我此刻的泪水和感动……”关丽说。

秋冬又至,疫情可能还会卷土重来,关丽他们已做好准备,“我们这支拥有战斗经验的队伍,时刻准备着。当国家需要时,随时再赴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