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下午,检验科副主任检验师田敬华正在值班,突然接到通知:明天上午9:00集结到小汤山医院支援。“没问题,我去!”田敬华放下电话,立刻跟同事安排了后续工作。
对于出征小汤山医院,田敬华早有准备。新冠疫情爆发不久,他就请缨奔赴前线,“17年前,我全程经历抗击非典一线工作,熟悉传染病防护隔离规范;从08年后一直从事病原微生物检验尤其是分子诊断。每年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传染病来临,分子诊断检测我都在最前线,熟悉分子检测中各个环节及其质量控制!目前抗疫一线新冠病毒最需要的是及时快速地用分子检测手段验明证身,确诊病例!排查疑似!判定治愈!抗击疫情一线最需要像我这样的检验人!”。
3月15日,田敬华来到小汤山医院,成为检验团队中的一员。这支队伍由7名博士、13名硕士、19名中高级职称的检验师组成。他们在2天内集结完成,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迅速建立标准化的核酸检测流程,成立了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
小汤山定点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启动后,24名医生分成六组,24小时不间断进行核酸检测,从开始的那一刻,实验室的灯光便从未熄灭过。
核酸检测工作中,样本前处理,标本核收、样本灭活,提取加样环节需要直接面对样本,存在气溶胶传染的风险。这一环节最关键也最危险。组里安排核酸检测工作时,田敬华主动请缨,肩负起这部分工作,“我是分子组组长,这里我经验最丰富,由我来!”
在核酸提取加样环节中,操作者需要将裂解液、结合液、蛋白酶、样本加入到盛有核酸提取试剂的96孔板,每个加样环节都是以微升为单位计量,其中最小加样量要求达到1微升。
1微升是什么概念?一般实验室标准管的一滴水是50微升,也就是加样的精细级别要做到一滴水的五十分之一。而核酸检测实验按要求每次由两人合作操作(分主、副手),并要进行三级防护,操作者需要穿戴N95口罩、双层手套、隔离服、护目镜和防护面罩,穿着厚重、呼吸困难、视线不清让精细操作困难重重,这就需要每一步操作都要投入极大的耐心和忍受力,容不得一点马虎。
核酸检测工作不仅复杂繁琐,还充满危险,从样本接收、灭活、核收登记、核酸提取、试剂配制、上机扩增到最后结果分析,至少用七八个小时。一轮实验完成,脱下防护服的内穿衣已经全部湿透,头发也湿成一绺一绺的,脸颊被勒出深深的印痕、鼻梁被磨破。
现在又是过敏高发季节,田敬华的过敏性鼻炎发作,眼睛痒、打喷嚏、鼻塞,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他戴上N95口罩在负压实验室中一工作就是六、七个小时。田敬华说:“来到小汤山医院几天,看到队友们无怨无悔的付出和辛勤的工作,能作为团队一员,我倍感自豪!相信我们一定能完成好任务,为抗击疫情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供稿:小汤山医疗队队员田敬华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