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抗疫群星 | 战“疫”场上的老兵 ——北京中医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蔡卫敏
发布时间:2020-03-23

庚子除夕夜,北京中医医院发出组建援鄂医疗队的通知,一时间请缨报名的信息不断刷新屏幕,其中有一条信息格外特别:“千万别因为我年龄大把我刷下来呀!身体好坏跟年龄关系不大。我耐饿、耐渴、耐困,精力充沛,护理呼吸疾病患者经验丰富。”发出这条信息的就是蔡卫敏。from clipboard      蔡卫敏是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主管护师。2003年,她曾作为北京急救中心朝阳分中心的一员,勇敢面对非典疫情。而今43岁的她再度主动请缨,来到武汉战“疫”的最前线。

1月27日,接到援鄂医疗队出征武汉的通知,还在上班的蔡卫敏赶紧让家人送来几件换洗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不用送我了,回家盯紧儿子,还有5个月就高考了!”此次出征,蔡卫敏最放心不下的是读高三的儿子。from clipboard      北京中医医院援鄂医疗队由1名呼吸科医生、1名重症医学科医生和8名护士组成,蔡卫敏是护理团队里年龄最大的,担任副队长。出发时,护理部主任把苹果塞到蔡卫敏手里说:“老蔡,这队孩子我就交给你了,你们一定要平平安安回来。”接过苹果,蔡卫敏觉得它沉甸甸的,暗下决心,一定保护好队员。

坐在飞机上,看着寂静的夜空,蔡卫敏一遍遍地问自己,真的准备好了吗?武汉什么样?病区什么样?培训从何做起……当她回过神时,飞机已经慢慢降落到武汉机场。

经过一天的培训,蔡卫敏和队员们知道了疫情发展和救治情况,“我特别想去病区看看,听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以前是外科医院,也不知道改造得如何?”蔡卫敏和队长陈明医生商量着。下午,她就和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关丽一起到病区勘察环境,熟悉穿脱防护用品流程。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蔡卫敏了解战地情况,回来就紧锣密鼓地给队员开展“魔鬼式”训练:穿脱防护用品,戴口罩、帽子、护目镜,穿隔离衣……10名队员,依次练习。一个人练,9个人挑问题。“这样穿不对!”为了纠正队员们穿防护服时的错误操作,有时候蔡卫敏有点急躁,伴着她一次次直白的提醒,年轻战友们的操作越来越熟练。一连四个多小时练习,没有一个人说烦,说累,说困。第二天,队员们依旧是不厌其烦地练习。大家知道,只有做好防护,才能更好地抗击疫情。

from clipboard

晚上,在医疗队10人微信群里,蔡卫敏发了一条道歉信息:“弟弟妹妹们,这两天练习,我有点着急,说话有点冲,大家多包涵!”。“蔡老师,哪有啊,练了两天,我心里踏实多了。”、“蔡姐,是我太笨了,总犯错”、“蔡老师,您教会我们穿成人纸尿裤,进病区,心里负担少多了。”……看着大家对自己的鼓励和肯定,蔡卫敏心里暖暖的。

这时,蔡卫敏想起出发时,机舱门口,那面迎风飘扬的党旗。她说:“当时看着那面党旗,特别激动,特别自豪。尽管我们身在武汉,但不会孤单。国家和医院是我们坚强的后盾!这几天,我看到临时党支部书记关丽和几位党员,为队员们忙前忙后。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共产党员,也特别想成为像她们一样的人。”那天晚上,蔡卫敏郑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第三天,队员们陆续进入隔离病区工作。上岗之前,她一遍遍地叮嘱各种病人护理和个人防护细节。进入病房前,她还监督、帮助同事们穿好防护用品,两层口罩、两个帽子、两层手套、两层鞋套、护目镜……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from clipboard

作为战“疫“场上的老队员,蔡卫敏很快适应了隔离病区的工作。她的隔离衣身前背后都画着一副笑脸:“我想让病人看到我时心情能好一点。隔着口罩护目镜他们看不见我的表情,那就把笑容画在衣服上吧!”from clipboard      一走进层层密闭的隔离病房,护士们几乎没有坐下的时候。病人多,医护人员不停地查房、换药、安抚。由于穿着防护服,没有办法上卫生间,进入病房前半天,就要断食断水,防护服完全不透气,几个小时忙下来,蔡卫敏汗流浃背,湿透衣裤,但患者们能看到的,却一直是她画在身上的笑脸,“加油!”一个鼓励的动作,让画上的笑脸活了起来。

转眼间14天过去了,队员们逐渐适应了隔离病区的工作。此时,她们接到一个艰巨的任务:北京医疗队负责气管插管患者的特级护理,简称特护。接到通知,蔡卫敏突然紧张起来。护理传染性疾病气管插管患者,风险非常大。尤其是新冠肺炎患者,他们的飞沫、体液、排泄物中都会存有病毒,护理难度非常大。

晚上,她和临时党支部书记关丽一起,给队员们“开小灶”培训。作为一名重症监护室资深的主管护师,蔡卫敏先梳理出特护工作中的风险点及呼吸机报警处理方法等,再结合护理需要,进行专业培训。特护工作开始了,医疗队两人一班,护理2-3位气管插管患者,4小时一个班。第一个特护班,蔡卫敏带着医疗队最小的王天骄一起走进病房。

“天骄,注意保护气管插管,管路不能脱出。它们是患者的生命通路,翻身时一定保护好。”蔡卫敏边说边做着示范。她发现,新冠患者的痰液很粘稠,不易吸出。因此,使用呼吸机时气道湿化很重要,在这过程中产生冷凝水不可避免。病菌极易在冷凝水内寄生繁殖,要及时处理。为了避免倾倒冷凝水产生的二次伤害,蔡卫敏要求队员们用医用垃圾袋罩住瓶口,再倒进含氯消毒液的密闭桶里。她一次次的强调防护!不能疏漏每一个细节。

虽然心里时刻牢记防护,但患者遇到危险时,蔡卫敏本能地忘记了自己的安危。一次,特护患者王大叔需要下胃管,为气管插管患者置入胃管比较困难,稍有不当,会使胃管盘在口腔或者折在咽部。加之,由于前期严重缺氧,王大叔没法吃饭,食管变的扁扁的,增加了胃管置入难度。蔡卫敏操作时,胃管一到会厌部就下不去,一连尝试数次,都失败了!

怎么办?就此放弃?不,办法是有,就是危险。蔡卫敏顾不上很多,她把一只手伸到王大叔的口腔里,小心翼翼地调整气管插管的位置,顺利地将管路置入到胃中。打通了饮食通路,经过肠内营养治疗,王大叔的病情一天天好转,蔡卫敏笑了。from clipboard      现在,蔡卫敏和队友们在武汉已经工作了一个多月,路边的小花开了,武汉的春天来了。蔡卫敏依旧在病区里忙忙碌碌,患者也在陆陆续续出院。临走时,她们和蔡卫敏有个春天的约定:在武汉,我们请你吃热干面;来北京,我请你们吃烤鸭。

文/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