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麻醉科
发布时间:2019-10-23

一、基本情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麻醉科是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系成员单位,科室主任丁玲玲教授。目前形成了专业设置合理、设备完善、人员配置整齐、能完成各类常规及疑难病症的麻醉处理、危重病人麻醉、急诊急救、疼痛管理的现代化学科。

麻醉科初创于1977年,随着外科病房的建立,手术麻醉小组随之诞生,组长谭杰。1993年正式建科,先后由刘湘云、孙友谦、赵新生担任科主任,现任主任丁玲玲教授2017年自解放军总医院经人才引进我院全面负责麻醉科手术室工作。目前科室已经发展到38人,其中医疗系列12人,护理及技术系列26人。医疗系列中拥有高级技术职称4人(教授/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60%医生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科室承担着多项省部级课题及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任务,出色完成大量的临床工作的同时取得了一系列医疗、科研成果。

二、专家介绍

丁玲玲:学科带头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毕业于解放军医学院,兼任: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博士生导师(学系委员,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生导师(学系委员,副教授),同时兼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麻醉学会委员、北京医师学会麻醉分会理事、北京医师学会疼痛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西医结合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人工智能麻醉学分会常委、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协会妇幼微创麻醉学组全国常委、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麻醉专委会全国常委、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小儿麻醉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中医器官功能保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器械协会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分会委员;兼任多家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编委和审稿专家,是北京市医疗鉴定委员会专家、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专家。

擅长疑难危重病人的麻醉及围手术期管理、老年病人麻醉、机器人手术的麻醉,主要研究方向:围术期器官保护、中医药及针刺技术的围术期应用,重视临床工作中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承担培养、指导首都医科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进修生授课及教学科研工作,主持课题6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

柯海: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器官功能保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重症患者急救、麻醉。临床科研软件研发及应用,临床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擅长:老年危重患者的麻醉和围手术期综合管理,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于波:副主任医师。擅长老年急危重症麻醉及围术期管理、超长手术麻醉管理、困难气道处理、以及小儿麻醉管理;熟练利可视化技术开展精准麻醉。院级质控员,北京市麻醉质控专员。

王麒:副主任医师。北京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老年急危重症患者麻醉及围术期管理;主要研究方向:针刺技术的围术期应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防治;主持课题2项并参与4项课题研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三、临床工作

麻醉手术中心承担医院疮疡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肛肠科、骨科、妇科、乳腺科、疼痛科、胸外科、神经外科、心脏外科等科室的临床麻醉工作、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等无痛诊疗工作、院内急诊急救、危重病人抢救以及疼痛治疗等麻醉业务。我中心配备先进的麻醉平台,视频喉镜、纤维支气管镜、超声、BIS麻醉深度监测等设备。不仅完成常规病人的临床麻醉工作,而且利用术中超声进行精准穿刺定位和危重症患者心功能评估,利用脑氧饱和度监测、flow-track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对老年和危重患者的麻醉进行精准的监测和麻醉管理,每年完成各类手术麻醉近万例。科室擅长重症患者、老年患者、小儿患者的麻醉和术后疼痛治疗,并积极探索居家疼痛管理模式。

科室特色技术有术中超声联合flow-track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估心功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老年脆弱脑功能患者的脑保护和围术期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电针等中西医结合技术促进患者积极康复。在老年麻醉,中西医结合麻醉、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技术、围术期心功能、脑功能监测与干预、阿片药物基因多态性研究等临床特色技术和科研工作中均取得明显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