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宽街·新闻 | 北京中医医院李彬入选2023年度“登峰”人才培养计划
发布时间:2023-12-28 作者:党办、针灸/康复/神经内科

近日,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公布2023年度(第五期)“登峰”人才培养计划入选团队。经医院推荐、专家评审等程序,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李彬入选第五批“登峰”人才培养计划。

“登峰”计划旨在支持中青年学科骨干通过联合攻关和技术创新产生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特色医疗技术,提高解决临床重大疑难复杂问题能力,为培养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奠定基础。

李彬,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首都中青年名中医。现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火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传承精华 攻关疑难病症

从事临床一线工作26年,李彬传承并丰富了首届国医大师贺普仁火针“温通法”理论,高度概括火针疗法的机理为“温通破立”,根据疾病不同特点,制定不同治疗方法。如火针“宣阳解郁”治疗慢性偏头痛、火针“温阳柔筋”治疗膝骨关节炎、火针“以热治热”治疗带状疱疹或后遗神经痛;同时还对火针治疗部分疑难病进行了技术攻关,如肥胖、外伤后难愈性伤口、慢性偏头痛、白癜风、干眼症、睑黄瘤、乳腺结节、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三叉神经痛、良性前列腺增生、哺乳期乳腺炎、慢性失眠、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深耕治病领域 拓展针灸现代化研究

多年来,李彬专注于多种痛症、代谢性疾病、中风病等疾病的临床及机制研究。近5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15项,获得省部级三等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制定团体标准5项。在“痛症”方面,依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项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与成果推广项目等,进行了偏头痛、膝骨关节炎、带状疱疹、颞下颌功能紊乱等痛症的临床及机制研究,为针灸治疗痛症提供了证据支持。在“代谢性疾病”方面,承担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技专项重点攻关项目,对肥胖及其合并症进行了临床及机制研究;并通过开发“返璞归针”手机APP,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肥胖、高血糖、高血脂进行慢性管理,扩大了针灸在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和推广。在“中风病”方面,带领团队依托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多种中医疗法干预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诊疗注册登记研究”,纳入中风队列研究的患者700余人,为中医药在预防中风病的复发、死亡等终点事件方面提供了真实世界证据。

培养人才梯队 强科教促发展

近5年,李彬率领的针灸中心在针灸、神经内科、康复方向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门诊量和出院人次逐年攀升、屡创历史新高,急危重症的诊疗能力也快速攀升。2023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中心建设单位”,是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定的第一批神经内科专科医联体的牵头单位。

针灸团队人才辈出,成绩显著,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19项,省部级课题14项,局级课题28项,40岁以下的年轻人承担了将近2/3的课题,团队成员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1篇,核心期刊270篇。教学获得中国医师协会“全国中医规培教学查房比赛1等奖”和教育部“第六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基本功竞赛2等奖和最佳现场教学奖”。立项教学省部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5项;发表教学论文18篇;参编8本教材,主编2人次、副主编6人次,其中4本为“十三五”规划教材,2本为“十三五”创新教材。

人才是第一资源。医院党委严格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切实加强对“登峰”人才培养计划等人才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行经费匹配措施,给予充分的平台支持和政策保障,将持续完善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体系,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升医院人才整体水平,多措并举助力人才快速成长,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和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有力的人才支撑。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