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宽街·明科 | 精准诊疗 专病专治——2023年度十佳特色门诊·银屑病专病门诊
发布时间:2024-09-06

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患者对医疗服务的精细化需求也日益增长。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结合常见病、多发病,设立专病门诊,打造精准就医服务模式,让患者得到更专业、高效的治疗。在第七届中国医师节表彰大会上,医院对2023年度十佳特色门诊进行表彰,并推出系列报道。

20岁的小张是位年轻的“老牛皮”患者了。自从中学时一次生病后,她全身从头皮到躯干到四肢很快出现了许多红斑、丘疹,又干又痒,还哗哗掉皮,真是苦不堪言。更让她心里难受的是,虽然在附近医院很快就明确诊断了是银屑病,吃过药也输过液,更是抹过很多种药膏,但是却没什么效果。身边的同学也躲着她,小张逐渐从开朗活泼变得郁郁寡欢。

银屑病病友群中一位热心阿姨推荐小张到北京中医医院治疗。经过皮肤科银屑病专台的专家诊断评估、四诊辨证,应用中药内服、外用、光疗、针灸等治疗,小张身上的红斑越来越浅,越来越少,皮屑也逐渐消失了。她又回到那个阳光明媚的漂亮姑娘了。

皮肤科银屑病专病门诊自2019年设立以来,在中医白疕病“从血论治”的理论指导下,应用中西医多种治疗药物及方法,已经帮助了成千上万名银屑病患者改善或消除皮损及全身症状,回归美好生活。

银屑病,中医称之为“白疕”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银屑病的发病因素极其复杂,它受遗传背景、生活方式、经济条件、饮食习惯、精神心理等多因素的相互影响。中医认为银屑病的发生以禀赋特异、素体蕴热为根源,以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不节、治疗失当,或季节、地域等多种因素为诱因。

银屑病专病门诊

诊治范围银屑病,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全身分布的鳞屑性红斑或斑块,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分型包括寻常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银屑病关节炎,特殊部位及反向银屑病。银屑病可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多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银屑病也是一种全球性疾病,故而2004年国际银屑病协会联合会将每年的10月29日定为“世界银屑病日”(World Psoriasis Day,简称WPD)。

治疗优势

1、规范成型的中医诊疗方案

在不断的传承创新中形成基于银屑病“从血论治”理论的中医特色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包括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以院内制剂凉血活血胶囊、银乐丸、芩柏软膏、甘草油和协定方清热除湿汤、凉血活血汤为代表的专病核心药物;中药药浴疗法、熏蒸疗法、溻渍疗法、涂擦疗法、封包疗法等外治疗法;火罐、针刺、穴位埋线、火针、艾灸、耳穴等非药物疗法。该方案数十年来使众多银屑病患者得到最为安全有效的治疗,且不易复发。

2、先进完备的辅助诊断方法

开展皮肤组织病理、皮肤镜、皮肤共聚焦显微镜、皮肤超声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方便动态监测及随访。数字X线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能及早发现关节损害,避免病情进展及致残。

3、比肩西医的现代治疗手段

开展窄谱中波紫外线;308准分子激光等物理治疗。维生素D3衍生物等外用制剂;抗生素、维A酸类、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系统治疗药物。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重症,整体综合效应突出,优势互补。

4、疑难复杂和特殊人群银屑病的诊治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治疗疑难复杂银屑病和特殊人群、特殊类型、特殊部位银屑病。尤其对于不规范治疗导致的病情加重、生物制剂耐药、免疫漂移等情况应用中医药疗法,能够快速改善病情,持久控制皮损。

5、银屑病共病多学科协作诊疗(银屑病MDT团队)

除皮肤症状外,银屑病患者常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肝肾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银屑病不单单是一种皮肤疾病。基于其相同的发病机制,银屑病患者除了会有红斑、鳞屑等皮肤表现外,很多还伴有其他系统的异常表现,如关节的疼痛与变形,血压、血脂、尿酸的升高等,并且需要完善超声、放射线、核磁共振等相关检查以共同辅助诊疗。患者往往需要多次挂号,多科就诊,多次预约化验、检查等,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还容易漏诊、延误病情,临床上对于银屑病需要多学科共同诊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2024年6月,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在皮科疑难皮肤病多学科联合门诊的基础经验上,牵头组建银屑病MDT团队,构建银屑病共病早期筛查、评估、预防与管理体系;适时转诊或多学科协作诊疗控制共病风险,防止恶化。

6、银屑病慢病管理和预防

通过日常诊疗、医患交流会、公众号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银屑病的全面认识及治疗依从性。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个体化制定相关预防措施。

建设成果

1、确定中医病名,构建辨治体系50年代,卫生部组织中医皮肤科泰斗赵炳南先生以及西医专家共同组成牛皮癣研究小组。赵炳南先生首次把银屑病的中医病名确定为“白疕”,并形成了银屑病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第二代学术带头人张志礼主任传承赵老的学术思想,发展出的银屑病中医辨证的基础及“从血论治”银屑病的中医治疗理论和特色规范化临床方案。

2、临床和基础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在学术带头人周冬梅教授以及银屑病中医临床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李萍教授的带领下,开展了大量的银屑病相关研究,内容涵盖银屑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标准、中药内服、外用、中医非药物疗法等内容;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客观辨证、复方及中药成分对免疫、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血管内皮调控等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主持包括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计划项目等在内的课题25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银屑病相关著作4部。

3、学术引领和技术辐射全国“十一五”重点皮肤病专科银屑病协作分组的组长单位,先后主持制定了《银屑病的中医临床治疗优化方案》、《寻常型银屑病(白疕)中医药循证实践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寻常型银屑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其中都明确了银屑病“从血论治”是中医诊疗的主要理论基础及诊疗思路。参与制定中华医学会《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近年来,银屑病相关研究连续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惠民型科技成果奖等科技成果奖项。对全面系统研究中医治疗单个疾病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牵头成立北京地区银屑病中医临床研究协作网络、京津冀皮肤科中西融合发展联盟和皮肤科华北地区区域中心联盟,联合开展科学研究,推广银屑病中医诊疗适宜技术,提高中医行业银屑病的临床科研水平和诊治水平。制定并普及的中医治疗方案已在京津冀地区32家中、西医院(其中二级基层医院15家)、20家社区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