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宽街·科普 | 在家也可能会中暑 “祛暑饮”帮您防暑化湿过伏天
发布时间:2022-08-12 作者:急诊科

近日,炎炎烈日和潮湿闷热轮番袭来,因头晕、乏力、心慌、胸闷气短、黑朦、多汗、口渴、少尿、意识障碍等不适症状前来急诊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其中不乏中暑患者,哪些人群容易中暑?是不是不出门就不会中暑了?

当人体不能够适应和耐受环境高温(>32℃)、湿度较大(>60%)和无风状态时,体内产生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从而发生热量蓄积、体温上升,进而发生中暑。

当满足以下条件时,人们容易发生中暑:

① 高温(>32℃)

② 高湿(>60%)

③ 通风不良的环境

哪些人群容易发生中暑:

①  婴幼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

②  肥胖人群或者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

③  在高温天气进行剧烈活动的人群

④  饮酒或者正在服用影响机体散热、减少出汗等药物的人群

前几天,急诊科接诊过一位中暑的环卫工人,就属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从事体力活动引发的。那是不是在三伏天不出门就不会中暑了呢?也不尽然,如果室温超过32℃,同时存在湿度大或者通风不良的情况时,人们也会中暑。不久前一位久居家中的老年人也由于中暑到急诊科就诊,所以在家中也要注意保持室温、空气湿度和通风换气。

急诊科充分做好救治中暑患者的准备工作,对科室医护人员反复多次进行相关培训,加强对中暑患者危险评估的意识,提高抢救能力,对相关设备、药品进行定期核对。加大健康宣教力度,尤其加强针对老年人、婴幼儿、儿童、慢性病患者、高温作业人员等高危人群的防暑宣教。对于中暑患者的救治,除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外,配合特有的中医药辨证论治。同时,为方便广大患者,姚卫海主任根据暑季时令特点,特拟制“祛暑饮”代煎汤剂,随开随取,该汤剂以香薷、白扁豆、厚朴、木瓜等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祛暑化湿、行气和胃之功效。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