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全国政协委员、我院急诊科主任姚卫海参加会议,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一起建言献策、共商国是。
提案:数字技术赋能中医药发展
中医药应在十四五期间积极加快数字化发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中医药发展,解决中医药的“卡脖子”问题。
一是充分利用5G、AI、4K/8K超高清、大数据技术积极发展互联网(中)医院。互联网技术可以打破医疗原有地域、时空限制,具有普惠、便捷、共享的优势,5G时代的到来,将加速许多行业和社会生活数字化转型,5G、AI、4K/8K超高清技术可以提供更少延迟、更多互动、更加清晰的就诊体验。
二是加快中药产业数字化。应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和手段,开展中药全产业链智能制造技术、数字化追溯体系建设,保障中药资源优质、高效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更好服务公众健康。
三是运用智能运算、智能制造技术研创中医药诊疗设备。应加大投资力度,组织跨界攻关,研发运用智能运算、智能制造技术的新一代智能诊疗设备(如舌脉诊仪)乃至可穿戴设备。
提案:改革清运收费制度 促进垃圾分类
通过建立小区垃圾分类台账制度、改革垃圾清运收费制度长效机制,提高人们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应建立小区垃圾分类台账制度,由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部门为社区周边垃圾转运站、清运车辆配备计重设备,环卫单位每次清运小区厨余、可回收、有害、其他垃圾时,都应当填写相应的台账记录表,并上报生活垃圾管理部门,台账制度将为统计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提供基础。还应按混合垃圾实际清运量收费,而分类后的纯厨余暂不收费,并推广“不分类、不收运”制度。
此外,还应建立与垃圾分类进度相匹配的垃圾处理设施规划,把厨余生化处理设施和可回收物资源化设施的建设作为生活垃圾管理规划和处理设施规划的重点工作,该类设施处理能力占全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能力的比例应高于35%,还应鼓励采用分散式堆肥的方式处理厨余垃圾,让公众看到身边的自然循环,提升人们开展垃圾分类的意愿,培养人们厨余垃圾分类的习惯。
来源:央视新闻、中国中医药报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