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成立大会召开 我院多位专家任职
发布时间:2015-04-30 作者:guanliyuan 来源:肝病科


 

4月23日至25日,“第十六届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商务会馆召开。我院徐春军副院长当选第一届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王国玮副院长当选常务委员,肝病科主任孙凤霞当选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的前身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分会,成立于1984年秋,在主任委员钱英教授的带领下,不懈努力,为推动中医肝病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钱英教授在回顾学会发展历程时动情地说“我们不会忘记和永远怀念已经故去的、为学会建设发展、学术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关幼波、陈增潭、孟宪益、胡肇椿等专家学者,表示我们深深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 ” 。“国医泰斗,一代明医”关幼波教授作为当代中医肝胆病的先驱、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十纲辨证”、“痰瘀理论”、“治黄学说”等学术成果丰富了中医治肝理论,其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仍指导着后学,“儒是达儒,医是明医”的座右铭激励着我院一代又一代中医人“ 以岐黄济世,以仁爱救人 ”。在随后的学术报告中,众多讲者一遍又一遍提到了关幼波、陈增潭等学者的学术思想对临床的指导价值。

学术论坛部分,我院肝病科主任孙凤霞教授做了题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优势及疗效分析”的大会报告。肝内胆汁淤积是肝胆内科领域的难题之一,长期的黄疸及皮肤瘙痒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中医药治疗肝内胆汁淤积存在潜在优势,孙主任长期致力于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关幼波“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治黄需解毒,毒解黄易除;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的学术思想对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影响深远。她表示,肝病科将在关老学术思想的指导下,围绕胆汁淤积性肝病广泛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有效途径,帮助更多的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解除病患。 (肝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