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医院新闻 | 一站式治疗心房颤动 —心血管科完成首例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
发布时间:2020-06-04

近日,我院心血管科完成首例“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患者目前康复状况良好。

64岁的崔奶奶因持续房颤一个月入院,既往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脑卒中病史,需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此次发现发作房颤后,应用药物转复窦性心律失败,到我院心血管科就诊。

接诊后,心血管科召集专家进行病例讨论,认为其具备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指征。崔奶奶CHA2DS2-VASc(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3分,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出血风险较高,故拟为其行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房颤卒中。

根据中国左心耳封堵(LAAC)预防心房颤动卒中专家共识[1],对于具有高卒中风险(CHA2DS2-VASc≥2分),不能耐受或不依从长期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如果存在症状,同时具备导管消融和LAAC适应证,可以实行“导管消融+LAAC”一站式联合术:射频消融术根治房颤、左心耳封堵预防血栓,最大限度摆脱中风危机。

“一站式”手术,一次解决两大问题

“一站式手术”,即将原本需分开多次进行的手术,在同一手术室、同一时间段“一站式”解决,避免患者接受多次手术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规避多次手术的治疗风险。

from clipboard

刘红旭主任率领的心血管科团队实施本次手术,张大炜主任医师、田伟医师进行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李宏艳主任医师提供全程食道超声支持;赵海鹏主任医师提供外科保障;麻醉科为崔奶奶实施麻醉。术中,首先进行三维房颤射频消融治疗,双侧肺静脉完全电隔离,恢复窦律后,经食道心脏超声及左心耳造影,食道超声测得左心耳口直径及深度后植入左心耳封堵器,一次释放成功。复查造影显示封堵器位置固定,形态良好,未见残余分流,封堵手术圆满成功,术后崔奶奶恢复良好。她拉着医生的手说:“现在心里舒服多了!”。

刘红旭主任介绍,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房颤引发的血栓栓塞事件源于左心房内形成的血栓脱落。因此房颤治疗需要抗凝治疗,但传统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具有出血风险。在NVAF患者中,90%以上的左心房血栓位于左心耳。因此,通过包括LAAC在内的技术将左心耳隔绝于系统循环之外,就能从源头上预防绝大多数的血栓形成和脱落引起的血栓栓塞事件,这正是LAAC预防房颤卒中的重要理论基础。而采用心脏介入技术进行房颤射频消融及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技术既消融了房颤又闭合了房颤病人血栓发生的根源部位-左心耳,不仅减少房颤患者多次治疗的痛苦,降低了中风致残或致死的风险,同时又消除了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依赖性,为患者提供了治疗新选择。

[1].中国左心耳封堵预防心房颤动卒中专家共识(2019)[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12):937-955.

供稿:心血管科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