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针灸中心举行罕见病例跨学科院内会诊
发布时间:2015-10-21 作者:xjw 来源:未知

针灸中心举行罕见病例跨学科院内会诊
前不久,我院医务处、针灸中心联合举办疑难病例中医讨论会,邀请到擅长中医临床诊治的刘清泉院长、针灸中心王麟鹏主任、刘殿池副主任医师及医务处吴春华处长和急诊、骨伤科等兄弟科室同仁。患者是一个12岁的小女孩,双眼内收功能受限而外斜伴右侧面部萎缩4年。曾先后经上海复旦华山医院、中山医院,北大医院就诊无明确诊断,尝试性手术治疗、丙种球蛋白和激素冲击治疗多次,症状仍进一步加重。7月患者经宣武医院神内疑难病诊断中心考虑为右侧面部脂肪萎缩。并明确告知患者家属,本病西医无明确有效治疗手段,建议中医治疗。三位专家进行了详细地问诊,把脉观舌,分析病因、病机,提出选方用药。与会专家进行了病例分析,刘院长结合自身治疗疑难病的经验,讲述罕见疾病的中医诊断、辨证思路。会诊历时近2个小时,大家均表示有机会看到中医名家的诊疗过程,受益匪浅。(针灸中心)
链接:小女孩的故事
2015年9月29日,针灸中心王麟鹏主任收到一封长长的感谢信,信中写到“非常感谢您们!我们现在能做的一件事就是积极配合治疗,西医做不到的,也许中医就能做到。”写信的是小君的父亲。
2015年7月,小君在父母的陪伴下,来到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王麟鹏主任的诊室。王主任回忆说:“第一眼看到小君时,我心里真是一惊啊!孩子双侧眼睛斜视,眼睑睑裂不等,平时总是侧头用一只眼睛视物,右侧面肌萎缩。这些症状叠加在一个12岁女孩身上十分罕见,也是几十年行医中从未遇到过的病症。”随后,小君的父亲详细讲述了孩子的病史,2011年小君右眼出现轻微斜视,家人并没有重视。没想到三个月后,孩子斜视越来越严重,被诊断为右眼间歇性外斜,并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几个月,小君右眼斜视加重,眼睛不能内转。此后三年间,父母带着小君跑遍了各大医院,连肌肉活检、基因筛查等高端检查都做了,就是无法确诊,尝试了手术治疗、丙种球蛋白和激素冲击治疗,没有丝毫作用,症状反而加重了。今年暑假,小君一家人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北京求医,最终被宣武医院确诊为局限性脂肪萎缩。本以为确诊了就可以治疗了,却被告知,对于该病症西医没有有效治疗手段,建议中医治疗。
父亲在叙述孩子病情时,几度哽咽,最后他说:“王主任,您这里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了,救救孩子吧!”看着小君一家人渴望的眼神,王麟鹏下决心,一定要帮帮孩子。他给小君做了详细的检查,反复研究病例摘要,特意安排了疑难病症会诊。
7月29日,一场多学科参与的疑难病症会诊在针灸中心召开。擅长中医临床诊治的刘清泉院长、刘殿池副主任医师和王麟鹏主任进行病例分析,三位专家详细问诊,把脉观舌,分析病因、病机,提出小君的病症属于中医痿病,属于气血两虚、脾肾不足,确定以益气聪明汤为主方药。王麟鹏主任制定了标本兼治的方案,采用王乐亭的督脉十三针加减与眼周穴交替针刺。
开学了,小君不能继续在北京治疗,带着治疗方案回到老家。王麟鹏主任联系了当地中医医院针灸科的奚主任,为小君继续针刺治疗,时常与奚主任电话沟通治疗效果,调整方案。小君的妈妈每两周通过微信向医院反馈孩子的病情,包括孩子面部肌肉恢复情况、舌苔照片等等。刘清泉院长根据这些变化,加减处方,调整用药。
前不久,父亲发现小君的右脸颊肌肉丰满些了;两眼不自觉流泪现象明显减轻;右眼睁开情况有所改善;孩子的精神状态也好了许多,也乐观开朗了。父亲说:“虽然这些变化都是细微的,但我们看得到,这可是求医治疗多年来,孩子第一次好转啊!”小君的父亲表示,孩子这“怪病”得了这么多年,病情复杂,求医多年都没有很好地治疗,现在孩子有变化了,有进步了,很欣慰,终于看到治愈的希望了。
全家人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特意手写了一封长达四页的感谢信,小君在信中说:“北京的医生真好,可惜我们离北京远了些。”小君是个要强的孩子,不愿意为了治疗耽误学习,王麟鹏和她约定,寒假再来北京,好好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