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门诊办公室组织召开专病门诊进展年终总结会。副院长刘东国、门诊部主任尉晓力,门诊支部书记唐武军、各科主任、门诊负责人、科室质控员与会。
会上,通报了专病门诊开展情况。自2015年5月第一批专病开展至今,四批专病涉及18个科室、26个病种。共接诊患者近3000人次,建立电子病历近2000份,申报一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单位。呈现以下特点:1、在优势病种遴选上体现了中医特色,具有明确的临床疗效。在疑难危重病种上体现对我院名老中医经验传承。2、多数专病门诊重视团队协作,团队建设主要由知名专家领衔,建立包含正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研究生在内的专病团队。实现分工合作,层级转诊。3、注重临床-科研-教学一体化建设,规范诊疗行为、专病电子病历建设、数据库建设,针对难点病种开展科研、教学工作。4、对开设专病门诊的科室进行监督管理,严格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奖惩制度。主要问题有:患者对专病门诊不够了解,还需加强宣传;专病门诊就诊患者的信息采集与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病种挂号初筛不够精细等等。2016年门诊办公室将通过合理学科人才梯队构成,注重信息化条件支撑,加大专病门诊的舆论宣传,形成自身品牌,进一步扩大我院专病门诊影响力。力争年底实现我院国家级重点专科科室专病门诊不低于三个优势病种,北京市级重点专科科室专病门诊不低于二个优势病种,其他科室不低于一个优势病种,完成全部57个优势病种专病门诊的开设。
刘东国副院长传达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对三甲中医医院优势病种门诊诊疗发展的关注。他指出,我院专病门诊建设是在国家实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药分开、分级诊疗制度的医改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对我院日后的长足发展意义深远。开设专病门诊既能发挥我院中医特色,又能突出我院名老中医众多、中医制剂疗效显著的优势。所以积极鼓励各科能够组成专病门诊的团队,实现专病门诊的层级出诊、医教研一体化,最终成为我院门诊医疗的一面旗帜。他希望各职能部门对专病门诊予以充分重视,形成专病门诊的管理规范,并贯彻到日常管理中。临床科室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沟通协调,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对于工作量、工作质量都要进行合理规范。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培训,将专病门诊工作做得更好。(门诊办公室 :陈柯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