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问道国家级名老中医李乾构教授
发布时间:2017-12-06

为进一步坚定青年医务人员专业信仰,提高对医德医风的认识感悟,为我院团员青年搭建与名老中医的交流平台,提供与名医大家近距离接触学习的机会。2017年11月9日由北京中医医院团委主办、临一团支部承办的“弘扬中医文化 传承名医风范--问道国家级名老中医”交流会举行。国家级名老中医李乾构教授与团员青年围绕传承中医学术、弘扬高尚医德开展了热烈、深入的交流。

李乾构教授,消化中心主任医师,曾任北京中医医院院长。行医50余载,擅长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便秘等消化科常见及疑难疾病,并对口腔溃疡、扁平苔藓的治疗有独到见解,疗效显著。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已独有的理论体系,总结出了治脾十五法、治胃十五法、治泻十法、调肝十法、治胆八法。首次提出“急症胃痛”病名,并改革辨证模式。撰写专著10余本,发表论文50余篇。

李老的学术思想传承人肖旸医师与大家分享了跟师抄方学习的心得体会,表达了对老专家谆谆教诲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老专家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深切敬意。李老师承关幼波老先生,继承并发扬了关老的“虚病”学说,推崇东垣学说,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总结出消化系统疾病多从脾胃气虚论治,活用六君子汤。给肖大夫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李老看病重视情志、饮食、生活调理,尤其重视药食同源药物的应用。李老常说,咱们看的不只是病,更是生了病的人。脾胃病,三分治,七分养,给予患者生活饮食的指导和建议有时更为重要。

问道

团情不老   李乾构教授自称是一名老团员,虽然早已离开共青团组织,但是一听是团委组织的活动想都没想就应了下来一定要来参加,特别希望能和团员青年们坐在一起,齐聚一堂,把自己的经验和学习成长经历分享给大家。

少年立志  李老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幼年时看到村里的赤脚医生为病患们驱除疾痛,内心受到触动,便立下了扶伤济世将来做一名好医生的理想,青年时考入广州中医学院进行中医专业学习,毕业后就职于北京中医医院。

勤学苦练  李老指出,想学好中医一定要多记勤问,自己当年跟着老师学习的时候,每天拿着小本子记下老师讲的知识点,遇到不懂的反复问,第一遍、第二遍…第十遍,终于掌握了老师的组方用药理论思想。

仁心仁术  学中医要多动脑多思考,很多病人都是在各大西医院看过之后才来到中医院,当常规疗法效果并不理想时,如何创新治疗思路是机遇也是挑战,对待患者,要有耐心、专心和爱心。

关爱青年  李老说,青年医生才是国家未来医药事业的希望,所以对于青年中医人的培养李老十分重视。他笑着说,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又要学习,又要养家,所以我每天7点到,先给学生们讲课,讲完课再看病人,好让这些孩子们8点能准时回去工作,得保证他们跟诊既能学到知识,又不能耽误他们上班。

有问必答  李老和现场团员青年们深入交流,认真回答了大家的每一个问题,现场响起了一次又一次雷鸣般的掌声。

北京中医医院团委书记张晨曦分享了自己上学时期跟李老抄方时发生的小故事,鼓励青年人不仅要喝洋墨水,更要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名医风范,不仅是以严谨的精神钻研学术,更是以赤诚的热情对待患者,青年团员们虚心向老前辈请益问道,努力学习,早日成为新一代名中医。

最后,李乾构教授还特别为团员青年们带来了书籍《李乾构十三法治脾胃病》,并现场签名赠书,送去对青年中医人的殷切期望和嘱托。

“问道国家级名老中医”作为医院团委组织开展的青年文明号开放周系列活动之一,让我院团员青年们近距离接触感受名医风范,向名老中医问道请教,对于每位青年中医都是毕生难忘的宝贵经历。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时刻谨记大师教诲,身为医家者,当以绵薄之力,穷毕生所学,为黎众,解苦痛;为往圣,继绝学;为杏林,开太平!(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