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脚底烂得能看见骨头,整个人烧到40℃,血压掉到90/60mmHg,已经说胡话了。”70岁的苏大爷(化姓)回忆起半个月前的惊险一幕仍心有余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疮疡外科、急诊科、心血管科、麻醉科等多学科无缝协作,把他从“鬼门关”一把拽了回来。
病情凶猛 Charcot足广泛脓肿形成 脓毒性休克来袭
9月28日中午,苏大爷因“右足红肿疼痛伴高热3天”到北京中医医院急诊就诊。既往有20年糖尿病史、高血压、冠心病的他,查体可见右足足弓塌陷、右足及右踝明显胖大红肿,皮肤绷紧发亮明显;实验室提示WBC 2.8万、CRP 352.6mg/L、PCT 8.5ng/mL;CT示右足多发骨破坏、软组织内大量气体影,考虑Charcot足并足底-踝贯通性脓肿。更危急的是,苏大爷已出现意识模糊、乳酸5.7 mmol/L,符合“脓毒性休克”诊断。
急诊立即启动“糖尿病足危象”绿色通道:补液、留取血培养、广谱抗生素冲击,同时请疮疡外科会诊。接到会诊通知后,疮疡外科第一时间赶到急诊参与救治,在充分评估苏大爷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后,疮疡外科徐旭英主任医师团队决定立即启动重症糖尿病足感染救治绿色通道。
紧急手术 200ml脓血“开闸泄洪”
9月28日晚间8点,徐旭英团队开启与感染赛跑模式。麻醉科主任医师丁玲玲带领团队为患者手术顺利进行保驾护航。术中见右足底跖筋膜、踝管、跟腱深部广泛坏死,脓腔自跖骨间贯通至踝关节后内侧,共引流出暗红色脓血性液体约200ml,并清除大量坏死筋膜组织。
生命接力 CCU精准调控 ICU随时待命
术后苏大爷循环仍极不稳定,需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水平。徐旭英第一时间联系心血管科,心血管科主任医师仇盛蕾配合协调床位,晚间10点苏大爷带无创呼吸机及相关监测仪器直达CCU。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张竹华结合患者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等特点,制定“三步走”方案:
1.以血流动力学管理为核心,24小时动态调整容量与血管活性药物;
2.联合内分泌科每日7次床旁血糖调控,胰岛素泵+肠内营养“双轨”并行;
3.针对苏大爷重症感染情况,在药敏回报前抢先使用美罗培南+万古霉素联合抗感染,48小时内感染指标“断崖式”下降。
疮疡外科医疗团队每日到CCU为苏大爷进行床旁清创换药,确保引流通畅。
创面修复 多学科协作 患者重新“站立”
10月9日,苏大爷生命体征平稳,循环稳定,顺利转回疮疡科继续专科治疗。此时,右足底及右足踝创面已经明显缩小,徐旭英团队采用“蚕食清创+负压引流”序贯疗法,加速患者右足创面修复进程。
11月5日,苏大爷首次下地站立,热泪盈眶地说道:“我能自己走到病房晒太阳了!”
目前,苏大爷右足创面肉芽新鲜,预计11月底可出院回家。他特意让家属送来一面锦旗:“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病患暖人心”。
机制固化 绿色通道让更多患者受益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会诊”,而是一场制度化的生命接力。北京中医医院疮疡科已与CCU、ICU建立“重症糖尿病足围手术期救治小组”,形成“急诊-手术室-CCU/ICU-专科病房”闭环管理,平均救治时间缩短30%,截肢率由28%降至11%。疮疡外科团队还将引入3D打印足底减压支具、富血小板凝胶等新技术,为糖尿病足患者提供更精准、微创、可负担的全程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