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是第24个“世界慢阻肺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举办了主题科普活动,深度剖析慢阻肺这一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的疾病。
今年慢阻肺日的主题是“呼吸不顺畅,当心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个看似陌生却与超一亿国人健康息息相关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仅次于卒中、缺血性心脏病的第三大致死性单个疾病,其危害性不容小觑。然而,由于其早期症状隐匿,极易被忽视,大量患者直至疾病中晚期才得以确诊,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中西合璧抗“慢阻”
本次科普活动内容涵盖了慢阻肺从西医诊断到中医治疗,从鉴别诊断到康复护理全程管理。活动还精心设置了七大主题讲座,旨在为参与者提供一场关于慢阻肺防控的“知识盛宴”:
1.前沿指南指引方向:主任医师陈明将深入解读“慢阻肺”最新的西医诊治指南,帮助听众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的诊疗标准和策略,把握规范治疗的精髓。
2.中医智慧彰显特色:副主任医师马家驹详细介绍了“慢阻肺”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案,阐述如何运用中医药理论进行辨证施治,通过中药、针灸、贴敷等方法改善症状、调节体质、减少急性加重。
3.明晰鉴别避免误诊:副主任医师李峻与主治医师刘萌分别就“慢阻肺与哮喘”、“慢阻肺与支气管扩张症”的鉴别诊断进行讲解。尽管症状均有“咳嗽、咯痰、喘憋”,但其病因、病理、病程及治疗原则存在显著差异,精准鉴别是有效治疗的第一步。
4.康复护理促进恢复:主管护士马文涛将重点介绍呼吸科中医特色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运动耐力训练、膳食指导及情志调节等,旨在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5.规范用药至关重要:护士长杨濡将现场演示并讲解“慢阻肺”吸入药物的规范使用方法和技巧。吸入装置的正确操作是保证药物有效沉积于肺部的关键,许多患者因使用不当导致疗效大打折扣,此环节极具实用价值。
6.线上互动拓展影响:活动还特别设置了北京中医医院科普直播间环节,副主任医师李峻和主治医师刘建通过线上平台与网友互动,深入浅出地科普“慢阻肺”相关知识,打破地域限制,惠及更多人群。
全民行动:共同守护呼吸健康
世界慢阻肺日不仅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一个全民行动的号召。慢阻肺虽然可怕,但它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戒烟是预防慢阻肺最重要、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避免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吸入、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暴露同样关键。对于已出现相关症状的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有职业暴露史、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是实现早诊早治的不二法门。
此次举办科普活动旨在通过系统易懂的健康知识传播,提升公众对慢阻肺的防范意识,增强患者及家属科学管理疾病的能力。从了解疾病、实践健康生活,到遵从医嘱、规范治疗,让我们共同行动,努力减少慢阻肺的发生与发展,共建一个“呼吸更顺畅,生活更健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