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宽街·学术 | 中西融合 协同创新——北京中医医院承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
发布时间:2025-11-01 作者:普外/肿瘤外科 于淼

from clipboard

10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承办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京召开。本次大会以“中西融合,协同创新,推进外科区域诊疗体系高质量建设”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各级医疗机构、高校及科研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及临床骨干40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中西医结合外科发展新理念、新技术与新模式。

from clipboard高起点筹备 多方联动

本次大会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尚东,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王西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医院路夷平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历任全国副主任委员张桂信、张大鹏、高炬、孙元水等担任共同主席。

大会设置了五大专题模块,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全面展示了当前中西医结合外科的最新进展与多中心协作成果。

手术直播演示:融合创新的临床实战智

在大会开幕之前的一周,10月20日起大会就开启了为期一周的手术直播周为本次学术盛宴预热,本次活动汇聚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共12家当地头部医院进行手术演示,48位教授在线交流,涵盖肝胆、胃肠、甲状腺、复杂疝等多个专业领域,呈现多台精彩手术。线上互动聚焦学科前沿,学术氛围浓厚。

10月24日大会正式拉开帷幕,以北京中医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叶晋生主刀的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为切入点,举办了高水平手术演示与多学科术中讨论,彰显了中西医结合在微创外科领域的技术成熟与诊疗规范化。

手术演示主持由甘肃省人民医院马云涛、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李广阔、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王长友等多位专家共同担任。

讨论嘉宾包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阮成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楠、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孙东辉、山西省中医院等十余位来自全国知名单位的手术专家,确保直播环节高水平、强互动。

中西结合专题:理论融合与循证实践并重

中西结合专题围绕“中医药与现代外科学的互补与融合”展开,涵盖肿瘤术后康复、中医药围手术期应用、传统优势专科建设等内容,充分展示了中西医结合在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术后康复中的独特价值。

主席团队包括主任委员尚东,全国名中医、北京中医医院李乾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裴晓华、北京中医医院徐旭英、北京中医医院张董晓、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孙元水等。

from clipboard

学术环节,代表包括李乾构、裴晓华、李华山、贾晓强、于庆生、王林恒、徐旭英、张董晓等众多讲者以大量临床数据与经验报告展示了融合路径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领域专家学者热烈互动、思想交融。

胃肠外科专题:聚焦微创与智能技术融合

作为临床热点之一,胃肠外科专题聚焦微创手术、术后管理与技术创新。主席团队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锡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武爱文、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于向阳、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孙东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心翔等专家担任。

from clipboard

东京女子医科大学高崎健就“肝脏解剖核心”进行深度讲解,王西墨解析了腹膜腔免疫调节,杜晓辉介绍了远程机器人手术技术,林国乐分享了TEM保肛术,张朝军、周建平等就低位直肠癌策略、肿瘤肌少症等前沿议题作报告。论坛内容覆盖微创路径、术后康复、人工智能介入及肿瘤外科转化治疗等方面。

肝胆胰外科专题:深化专科协作与精准诊疗

尚东、段绍斌、张大鹏、张桂信、何军明、万赤丹等担任肝胆分会主席,组织严谨、内容前沿。会议涵盖中西医结合视角下的肝胆胰疾病管理、新技术探索、人工智能介入与精准治疗,呈现出强烈的多学科交融与融合发展趋势。

尚东提出“三位一体推动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策略,吴文铭介绍了“肝胆肿瘤外科进展”、原春晖分享了关于AI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探索、秦仁义解读“胰腺微创的发展趋势”等,深入剖析疾病本质、技术演进与疗效提升。段伟宏分享了“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病例,更是展示了复杂手术领域的突破与信心。

疝与腹壁外科专题:重构结构与理念升级

10月26日,中西医结合外科年会腹壁外科分会暨首都腹壁疾病外科论坛在京举行。主席团包括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唐健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杰、中山大学第六医院陈双、上海瑞金医院李健文、张楠、刘子文、北京中医医院叶晋生等。

论坛主持与讲者围绕腹股沟疝、切口疝、复杂腹壁缺损修复等展开,分享二十余年手术经验与实践方案。演讲内容涵盖《2024版腹股沟疝指南》解读、机器人技术在疝手术中的应用、复杂腹壁缺损的力学修复设计等,系统呈现了学术积淀与新技术融合的成果。其中,路夷平主持的“外科联盟建设”与“区域中心对接机制”专题,推动了疝与腹壁疾病管理体系化、规范化建设。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成员结构合理、学科覆盖广泛,标志着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学科组织体系的完善,也为下一阶段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服务区域建设 搭建学术高地

大会紧扣区域外科中心建设任务,强调中西医协同优势在提升基层能力、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方面的积极作用,倡导打造“多中心共享、多学科融合、服务多层级”的学术合作平台。

from clipboard

本次学术年会既是一次高水平学术活动,也是一场中西医融合战略实施的具体实践。通过广泛交流与深入探讨,推动了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向“标准化、精准化、协同化、国际化”方向迈进。未来,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将继续发挥平台引领作用,助力全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科体系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