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三个月,我像被困在迷宫里的老鼠。”48岁的杨先生(化名)谈起自己的就医经历时眼眶泛红。从祖国的东北边陲到首都北京,从现代医学仪器排查到中医辨证施治,一场关于排便和肠道的生存之战,最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肛肠科画上温暖句号。
辗转三城一根“瘫痪”的肠道牵动全家神经
杨先生是吉林延边人,2024年冬季,他突然出现排便困难,自行服用多种泻药后症状却逐渐加重。在当地医院反复灌肠治疗未见效,转至长春的三甲医院被诊断为“完全性肠梗阻”,但禁食禁水、输液、灌肠等常规治疗让他体重骤降20斤,排便问题仍然悬而未决,前后历时两个多月,当时医生告诉他:“你的整个结肠都处于瘫痪状态,而且乙状结肠先天就比正常人冗长得多。”2025年春节后,杨先生及家人抵京求医,在北京某三甲医院住院近1个月,经过两次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两次肠镜、多项肠道功能检测缜密筛查,虽排除肿瘤、占位等器质性风险,只能给出“原发性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结肠瘫痪症、乙状结肠冗长、肠梗阻”的结论,并给出了切除全部结肠的手术治疗方案。“把大肠都切掉?!我们咋能接受啊!”杨先生抱着最后的希望,辗转打听到北京中医医院肛肠科,带着最后希望叩响了中医之门。
抽丝剥茧中医内外合治直击“慢传输”病根
肛肠科主任吴承东介绍说:“西医检查已排除了器质性病变,这时候就该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了,而肛肠科的特色就是既能通过手术解决患者痛苦,又能通过中医药內治、外治疗法保守治疗,把一些看似必须手术的患者给拉回来,避免手术痛苦,节省医疗成本。”
结合患者病史、查体、中医望闻问切和辅助检查结果,发现杨先生肠道如同“动力不足的传送带”,小肠蠕动缓慢,结肠尤其右半结肠蠕动近乎停滞,而且乙状结肠十分冗长。不同于常规泻法,肛肠科治疗团队采用“通补兼施”策略——针灸刺激腹部天枢、大肠俞等穴位唤醒肠道活力;中药方药养血活血润肠通便,又配黄芪补益中气,且完全避免了刺激性泻剂的使用;配合肛肠科近70年特色的中药灌肠、穴位贴敷形成中医内治疗法、外治疗法协同之势。
柳暗花明十天见证"沉睡肠道"苏醒奇迹
“三个月以来的第一次!昨天晚上我的肠子好像在打雷,一直咕噜噜的叫唤,但是还没有自主排便,所以现在根本不敢吃任何东西”,杨先生在治疗第2天又是激动又是失落。在肛肠科医护团队的安慰下,杨先生慢慢配合着逐步恢复饮食,终于在治疗的第10天,病房传出惊喜呼声——在未使用泻剂的情况下,杨先生自主排出成型软便。此后几天排便逐渐规律,腹胀也消失,在治疗两周后体重回升8斤。他在出院前激动地说:“现在每天自然排便1-3次,感觉身体里堵了三个月的石头终于搬走了!”
这场横跨3000公里的求医记,不仅印证了“西医诊断、中医治病”的互补价值,更凸显了中医药学在功能性肠道疾病中的独特优势。
北京中医医院肛肠科作为“十四五”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拥有69年历史,拥有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王嘉麟传承团队,是北京市薪火传承“3+3”王嘉麟名家研究室所在单位。科室始终秉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内外合治、简便廉验”的理念,以微创、微痛、无血、中西医结合为诊疗特色,开设混合痔、肛瘘、肛裂、便秘、肛周脓肿、肛肠术后创面、女子肛肠门诊、盆底病门诊、小儿肛肠疾病门诊等专病门诊,可以开展结直肠癌、痔疮、肛瘘、肛周脓肿、肛周湿疹、肛周瘙痒性皮肤病、肛裂、直肠息肉、肛管直肠狭窄、直肠阴道瘘、骶尾部藏毛窦感染、直肠脱垂、肛肠术后创面、骶尾部肿物、坏死性筋膜炎、出口梗阻或慢传输型便秘、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小儿肛肠疾病等良性及恶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在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改善盆底环境,预防复发等方面取得良好疗效,近五年已帮助1000余例顽固性便秘患者重获“畅通”人生。
便秘专病门诊简介
便秘是指大便干结不通,或排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或便质虽不干结,但排出困难的病证。患者被长期便秘困扰,容易产生厌食、腹胀、腹痛等消化系统疾病,甚至出现焦虑、躁狂、抑郁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北京中医医院肛肠科医疗团队根据便秘不同类型采用个体化治疗,中西药并用,西医进行规范化诊疗,中医按病候证型,因证制宜,进行系统治疗(中药汤剂口服、中西医组合药物治疗、生物反馈疗法、结肠灌洗治疗等),深受患者欢迎。系统治疗特色:多种方法治疗便秘,最大可能规避刺激性泻剂,减少或避免结肠黑变及药物耐受的发生,内治、外治兼用。
挂号方式
请在北京中医医院微信公众号、自助机预约7天内号源。
挂号路径1:北京中医医院微信公众号—挂号就诊—预约挂号—肛肠科—便秘专病门诊
挂号路径2:北京中医医院微信公众号—挂号就诊—预约挂号—专病专症门诊—便秘专病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