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宽街·新闻 | 中医如何治疗天疱疮?6位皮肤科大咖这样说——皮肤科开展名老中医教学查房
发布时间:2025-03-11 作者:皮肤科 陈佳祺 张天蕾 金琦 蔡一歌

“患者身起红斑、水疱3年,诊断为天疱疮。既往应用较大剂量激素配合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好转后,存在减停激素困难、停药后病情反复的问题,且已出现重度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相关不良反应……”

“‘外之证必根于其内’,患者年迈,合并肺结节、甲状腺结节、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病,考虑为阳化不利导致气滞血瘀,可在健脾的基础上,结合患者体质适当扶阳。”

“患者虽一派阳热表现,腰痛、夜尿频等症状提示具有肾虚不顾的一面,可在清脾除湿的基础上配伍益肾助阳之品。”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以一位天疱疮患者诊治为重点,举办名老中医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活动。

天疱疮迁延难愈中西医结合初显效

免疫性大疱病是一组获得性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包括天疱疮、类天疱疮、疱疹样皮炎和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其中以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较为常见,中老年居多。由于此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可累及全身多系统,规律就诊及定期随访至关重要。

“患者通过几年的多家医院诊治,长期应用激素治疗,病情仍反复发作,并已出现股骨头坏死等这类激素相关不良反应。调整应用生物制剂治疗也效果不佳。近5月减药过程中皮疹再次复发,瘙痒明显,遂寻求中医治疗。”主管医师马卉介绍说。

“我不想再吃那么多激素了!”老人对较大剂量激素的抗拒和恐惧使得西医治疗停滞不前。面对这种情况,由主任医师周涛、副主任医师苏婕带领的主诊团队充分发挥中医药诊疗优势,予《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名方清脾除湿饮加减方口服配合燕京赵氏皮科特色外治法,在维持2片小剂量激素用量情况下,经过2周中西医综合治疗,未见明显红斑水疱,瘙痒症状也较前明显缓解,患者对目前治疗效果表示满意。

老中青三代齐聚“医”脉相承共克顽疾


以该病例为切入点,皮肤科开展了名老中医查房,邀请王萍、段岚桦、曲剑华、马一兵、金力、陈可平等六位老专家共同分享中西医结合天疱疮诊疗经验。


曲剑华主任医师回顾了赵炳南、张志礼、陈彤云、禤国维等皮科泰斗治疗天疱疮验案,结合本病例特点,提出该患者符合天疱疮病程中湿热毒蕴、脾虚湿盛、气阴两虚的复杂症候进程,此时当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健脾益气固本,佐以养阴安神。

金力主任医师提出“外之证必根于其内”,患者年迈,合并肺结节、甲状腺结节、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病,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全身结节可考虑为阳化不利导致气滞血瘀。现代西医免疫学认为所有疾病都是多点平衡到失衡的过程,这与中医学阴阳平衡理念有共同性,可在健脾的基础上,结合患者体质适当扶阳,合用五子方中的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等益肾之品。并分享现代医学使用利妥昔单抗、JAK抑制剂治疗本病经验。

段岚桦主任医师及马一兵主任医师对于用药进行精彩点评,从药物剂量、给药方式等方面精进治疗方案,强调驱邪扶正找好平衡。

王萍主任医师强调临床诊疗中抓重点、重细节的重要性,补充问诊时发现的刻下症状,如腰痛、夜尿频等,并分享如何写好具有中医思维的病历。她强调要见微知著,以阴阳为总纲,从细节处把握寒热阴阳虚实,此患者虽一派阳热表现,腰痛、夜尿频等症状提示具有肾虚不顾的一面,可在清脾除湿的基础上配伍益肾助阳之品。同时分享1例中医药快速控制难治性天疱疮的案例,提出对于重症患者应使用猛药去沉疴,短期使用大剂量黄连、生地可有效改善皮损,有故无殒。

陈可平主任医师在此基础上强调这类患者要关注创伤刺激这一诱发或加重因素。

周冬梅主任医师、陈维文主任医师对老专家的经验进行总结、汇总。本次现场讨论气氛热烈,交流所得宝贵经验将用于该患者日后的诊疗,也为各位临床医师、医学生在中医诊疗思路上得到更为深刻的启发。

为发挥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特色优势,加强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传承与人才培养,提高临床疗效、满足患者需求,皮肤科定期举办名老中医查房与病例讨论活动,通过名老中医介绍经验,解决临床难题,造福患者,并为青年医师及医学生进行“思维特训”,形成“学名家、用经典”的良好氛围。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及重点学科,大疱性皮肤病是重点攻关研究疾病之一,数十年来,皮肤科对本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2021年皮肤科设立大疱病专病门诊以来,为数以千计患者提供优质中西医诊疗服务,特别是特色外治疗法(如疱病清创术、中药溻渍、红外线疼痛治疗等)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痒痛症状,促进创面愈合,有效防治感染,广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