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未晚映初心,银发生辉谱新篇。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380人的离退休党员队伍中,活跃着一支老党员先锋队。在职时,他们是各科室的业务骨干,医院诊室、手术台、药房、实验室里,处处留下他们忙碌的身影,为健康护航。退休后,虽然离开一线岗位,他们仍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或担任社会兼职,或当志愿者,继续贡献各自的力量,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用无悔的年华和不懈的奋斗,书写了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
今年有5名优秀退休党员、1名优秀退休支部书记、1个优秀退休党支部、10名“光荣在党50年”的退休老党员受到表彰。让我们走近这些优秀退休党员,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
谢树兰退四党支部的“知心大姐”
谢树兰, 66岁,护师,原任皮肤科护士长,2013年退休,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退休第四党支部书记。
谢树兰在担任两届党支部书记期间,能够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已,以饱满工作热情做好支部各项工作。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组织带领支部党员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工作努力,当工作需要时勇于承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2003年参加支援地坛医院抗击非典任务,以突出表现完成仼务。在2022年5月份,离退办需派人去参加北京市卫生监督所核酸检测点明查暗访工作,谢树兰毫不犹豫接受了任务,义务参加了38天核酸检测点明查暗访工作。工作中她认真负责,每天将工作流程表认真填写上传至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工作圆满完成,得到了北京市卫生监督所的肯定和表杨。
在疫情期间,谢树兰主动关心党支部老同志,经常在群里发布相关知识,及时消除老同志恐慌心里,让大家做好防护。特别对于有基础病、心理负担重的老同志,谢树兰与她们随时沟通,了解他们困难,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
退休党支部的特点是老同志多,疫情期间见面机会较少,谢树兰经支委会商议决定为每位党员过生日,带头和支部同志给每位同志送上一条生日祝福短信,让每位同志感受到党支部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增强支部活跃度和凝聚力。
李娅如退二党支部的“红色守护者”
李娅如,67岁,原医学资料室主管护师,2012年退休,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退二党支部支委。
李娅如是一名在护理岗位上工作了近三十七年的退休护士,自1975年3月参加工作以来,在临床一线工作近三十年,在职时她始终以身作则,对工作认真负责不计个人得失,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把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为患者提供贴心的护理服务,多次受到患者好评及院内奖励。
1985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更是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以其对党的忠诚,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和无私奉献,践行了党的宗旨。
2012年退休后,虽然已不在工作岗位,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每天学习“学习强国”,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牢记自己党员身份,时刻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上的清醒,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不忘初心,积极参加离退办组织的线上线下学习和组织的各项活动。
虽然退休了,李娅如依然心系医院,关注着医院的发展。她积极报名参加门诊的预检分诊工作,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为患者提供导诊、咨询等服务,工作得到了患者和科室的好评。
自2021年党支部改选,李娅如担任组织委员工作以来,一直保持高度责任感,尽职尽责,由于党支部中有的高龄党员不在支部群里,她每年收缴党费都逐个通知,得到了支部党员及家属的支持和配合,按时完成了缴纳党费工作。
冯灵退三党支部的“热心肠”
冯灵,64岁,原制剂室中药师,2020年退休,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冯灵从药剂科退休时,积极报名参加了社区居委会的活动。在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每天的站岗值班,守护好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同时还要积极宣传防疫知识。社区的食品、防疫物资的发放等,他都参与其中,他说:“我是共产党员,我一个人辛苦,能换来大家的安全是值得的”。冯灵在2021年、2022年获得了社区评选的“最美防疫志愿者”称号。
在平时的社区活动中,冯灵也积极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如书法班、朗诵班、合唱班等。他觉得,能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宣传和歌颂美好生活、活跃社区居民气氛、带给人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他参加的合唱班每年都荣获地区社会活动的一等奖。
冯灵还报名参加了社会志愿者的工作。四年来,一直坚持每周巡逻两次,每次一小时,风雨无阻,为小区站岗。
退休四年来,冯灵始终能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退休支部群里积极参加学习,在社区能团结在社区党支部的周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社区居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捷退四党支部的“责任担当”
张捷,62岁,主任医师,原任心身医学科主任,2022年退休,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捷2022年2月退休后,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线上学习,报名参加每年线上轮训班,关心与支持党支部工作。
在疫情期间,张捷作为专业人员督导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工作。在工作中张捷每天第一个到岗,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敬业守责。期间端午节也放弃休假坚守岗位,圆满完成46天工作任务,其工作获得了上级领导充分肯定,也为医院争得了荣誉,展现了宽街人的精神。
此外,张捷坚守医者初心和仁心,退休后仍以饱满的精神投身临床、带教青年医生。在门诊工作中,为方便患者就医,张捷仍然坚持提早一个小时到医院开诊,有时考虑到个别患者的特殊情况,在身体能承受的最大极限上推迟午餐、放弃午休为患者加号诊治,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在临床诊治中,张捷技术精湛、专业一流、耐心细致,深受患者的好评。同时,张捷以身示范,引导青年医生在追求疗效的同时,注重医患沟通和医患关系的建立,以医学人文的视角看待患者和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需求,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个体化的诊疗的同时,也为学科发展培育了新生力量。
朱韪退五党支部的“仁心医者”
朱韪,75岁,针灸科主任医师,2009年退休,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作为老党员,朱韪仍然保持旺盛的革命朝气,不忘初心,积极响应党支部的号召,支持党支部的工作,自觉参加党员学习活动,并认真地写学习体会。尤其是关心时事,政治国家大事,与时俱进。
在工作中,他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医德高尚,全身心投入工作,精益求精的治疗每一位患者,深受广大患者的信任和爱戴。
一位来自格鲁吉亚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几年前来到北京,经过朱韪的治疗后效果良好。近日,又不远万里特地来北京请他继续治疗,不禁让人感叹祖国医学的魅力。
曾有一位老妇人,因患双髋关节疼痛来请朱韪针灸治疗。他先给患者针灸治疗一侧,又针灸另外一侧,起针后患者感觉不错,又说想针灸治疗腰痛,朱韪又为她针灸腰部。起针之后,老太太又说想针灸治疗胃痛,朱韪就又不厌其烦地让她平躺着,给她腹部扎针……给朱韪协诊的年轻大夫有些不理解地说:“她挂一次号,您为她针灸了四次”。
朱韪耐心地说:“她平时一定是看病不容易,我给她多扎几针,不算什么,只要能减轻痛苦就好。”朱韪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为弘扬和发展中医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闫景华退六党支部的“五星级志愿者”
闫景华,67岁,原任总务处高级工,2007年退休,202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闫景华同志退休后加入到钟鼓社区“家和万事兴”群众调解之家。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能住在一个院,一栋楼是一种缘分,但是大大小小的摩擦难以避免,当出现矛盾时,闫景华坚持万事和为贵,有理让三分的原则,成功化解了不少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
社区有一户兄妹,因为房屋产权归属和照顾老人等问题,一直有矛盾,闫景华了解情况后,把兄妹约到调解室,积极从中调和……经过协商,消除了矛盾,一家人非常感谢她,她说:“能为别人排忧解难,我很快乐”。
辖区胡同内养狗的居民较多,有些居民遛狗时不及时清理狗便,引起周围邻里的争执和不满,闫景华知道后主动找到养狗的居民做思想工作……经过她不厌其烦的劝说,胡同里的狗便少多了,多年来,像这样的调解不计其数,她总是说,家庭也好,邻里也好,矛盾都不是什么深仇大恨,起因往往是一些生活琐事,如果不能及时化解,便很容易造成水火不容的局面。
闫景华和其他“家和万事兴”的调解员就像润滑剂,有效减少和避免了家人邻里间的摩擦,让社区成为和谐幸福的温暖之家。闫景华不仅是一名义务调解员,还是社区的小巷管家,星期守护队的一名成员。每逢重大节日活动,她都积极参加值班巡逻,确保辖区内的安全。闫景华还积极参与社区冬奥值班,环境整治,为孤残儿童送温暖活动,参加医院老党员先锋队义务导医等工作,冬奥会开幕正值新春佳节。当举家团圆时,她依然选择了坚守岗位,以行动护佳节,以行动迎冬奥,以行动保平安。
2023年闫景华同志被评为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闫景华志愿付出、关爱他人,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她也从中得到了很多温暖和快乐,她表示今后会更加努力的发挥余热,为社会,为社区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