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患者对医疗服务的精细化需求也日益增长。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结合常见病、多发病,设立专病门诊,打造精准就医服务模式,让患者得到更专业、高效的治疗。在第七届中国医师节表彰大会上,医院对2023年度十佳特色门诊进行表彰,并推出系列报道。
2024年8月,来自中国香港的张女士(化名)如约来到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王玉光的诊室,这是她随诊治疗的第十年。“主任,现在我基本不咳嗽、不气短了,天气好的时候还能和孩子们一起爬爬山,整整十年了,太感谢您了。” 2014年,张女士开始频繁咳嗽,夜间几乎无法入睡,胸口就像有颗大石头压着一般,透不过气。曾在中国香港多家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弥漫性肺间质病,建议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张女士顾虑激素治疗的副作用,便回到北京寻求中医治疗。“弥漫性肺间质疾病(DPLD)是目前WHO公布的呼吸系统疑难病种,由于病因复杂,目前该病的诊疗存在着较大瓶颈。”王玉光耐心地为张女士解释病情,表示肺间质病属于罕见病,当务之急是尽快明确诊断,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王玉光应用纯中药治疗,同时配合中国传统功法的康复干预。经过长期随访治疗,张女士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运动耐力明显提高,肺功能相关指标明显提高。令人欣喜的是,在纯中医的干预下,张女士胸部CT显示病变明显吸收。当她再次到香港初诊医院就诊时,医生对了她治疗前后的胸部CT结果,对疗效深感惊奇,并希望将她服用的中药做进一步实验研究。
肺间质纤维化专病门诊
诊治范围
间质性肺疾病是WHO公布的呼吸系统疑难病症,涉及200多种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极为复杂。间质性肺疾病以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运动耐量下降、顽固性干咳,终末期可出现呼吸衰竭。这类疾病有弥漫性肺部影像学异常和肺功能变化,但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再加上涉及病种多,具有复杂性、反复性和难治性特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是常见的3种类型,占发病总数的80%以上。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全球间质性肺病的总患病率约为6.3/10万~76/10万。我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纳入了121种罕见病,包括11种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的疾病,其中间质性肺病就占了2/3。很多医生对间质性肺疾病缺乏足够认识,加剧了患者得到及时诊治的难度。
治疗优势
多年来,呼吸科团队按照国际呼吸学界多学科“MDT”诊治范式,建立了临床、影像、病理、营养、康复等多学科会诊平台,传承北京中医医院许公岩、曹希平、林杰豪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不仅可早期明确诊断,并可以为患者制定中西医结合的个体化“内外合治”的综合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诊疗服务,共建“防、诊、控、治、康”多学科联合门诊,实现“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宣教”
一体化、一站式管理。呼吸科王玉光主任根据间质性肺病患者特点,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对间质性肺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有了深入认识,并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诊疗特色,将间质性肺病归属于中医学“肺痹”“肺痿”“喘证”“咳嗽”等范畴,依据起病特点、临床表现、病程演变和预后,参照肺痹、肺痿、喘脱三类疾病进行论治,成功将间质性肺病首诊诊断成功率提高70%~80%。临床实践显示,积极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干预,针对间质性肺病炎症阶段,可截断并逆转病情;对于以纤维化为主的间质性肺病,采取抗纤维化治疗,也可延缓病情进展。
建设成果
1、创立三期论治间质性肺疾病中医理论体系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王玉光对间质性肺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有了深入认识,并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诊疗特色。将间质性肺病归属于中医学“肺痹”“肺痿”“喘证”“咳嗽”等范畴,依据起病特点、临床表现、病程演变和预后,参照肺痹、肺痿、喘脱三类疾病进行论治。肺痹:肺气痹阻不通。邪气内舍是肺痹的关键病因。以咳嗽、胸部闷胀、喘息气促、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胸部影像学常以“炎症”(磨玻璃影、实变影、小叶间隔增厚等)为主。这是间质性肺病的第一阶段,也是肺功能可逆阶段。如果肺痹失治误治,可导致肺叶痿弱不用,发展为肺痿。肺痿:肺叶痿弱失用。以虚证为主,病位以肺肾为主,且多夹杂出现。这一阶段的患者起病隐匿,多以呼吸困难、咳嗽起病,病情持续进展,且对冷、热、异味等刺激敏感度高,一般的镇咳药物对此病无效。影像学检查结果以纤维化样改变(蜂窝、牵拉支气管扩张、网格,伴或不伴磨玻璃影)为主。多数肺痿难痊愈,肺功能很难逆转,部分危重病例可出现喘脱。喘脱:呼吸功能衰竭。喘脱的主要病机为真元耗损,精伤气脱,可表现为呼吸浅促、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大汗淋漓等。此类患者多为间质性肺病终末期,肺纤维化范围大,肺功能损伤严重,病情危急,预后极差,病死率高。经中药汤剂治疗,患者咳喘症状可改善。
2、开设间质性肺疾病多学科联合门诊、护理康复门诊,提供一站式诊疗间质性肺病诱发的原因涉及呼吸科、风湿病科、肾病科、心血管科等多个学科。病因不同,治疗方案不同,预后也不同。2024年,北京中医医院间质性肺疾病、呼吸罕见病多学科会诊及肺康复门诊开诊,是国内首个间质性肺疾病 “防、诊、控、治、康” 多学科联合门诊。其中,呼吸科、风湿病科、放射科、病理科、超声科参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病情评估,身心医学科及营养科参与疾病相关心理评估干预及营养支持方案的制定,针灸科、老年病科参与疾病的康复方案的制定,护理部专家参与家庭氧疗方案的制定,全方位全疗程控制疾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年,呼吸科肺间质性肺病远程视频康复门诊开诊,依托互联网门诊,3位呼吸治疗师面对面指导间质性肺病的氧疗、体位调整以及中医功法呼吸操,为患者提供院内院外同质化服务,一键预约,足不出户将专业、有温度的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至患者家中,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暖心护理落到实处,为间质性肺病患者全程治疗保驾护航。
3、荣获间质性肺疾病规范诊疗中心建设优秀单位2024年5月,由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国呼吸专科联合体间质性肺疾病协作组、ILD规范诊疗体系建设项目专家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间质性肺疾病规范诊疗中心”认定授牌大会召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荣获优秀建设单位。
4、为间质性肺病患者开辟绿色通道,为患者生命护航呼吸科建立间质性肺病院内外一体化管理模式,打造肺痿病微信群,为危重病人入院开通“绿色通道”,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护佑间质性肺病人群生命健康。部分间质性肺病患者在疾病进程中可出现疾病急性加重,一旦发生,致死率极高,需要及时救治。此外间质性肺病患者,部分正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为免疫低下人群,容易合并感染,尤其在流感、新冠、支原体等呼吸道病原体流行季节,一旦合并感染,需及时就医治疗,否则会导致病情恶化,间质性肺疾病出现同时恶化,危及生命。呼吸科在王玉光主任指示下,10年来为间质性肺病患者开辟住院就医“绿色通道”,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以免病情延误。住院绿色通道旨在为急需住院治疗的患者提供快速、高效、无阻碍的就医路径,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等待而导致紧张焦虑,甚至可能造成的病情变化。它不仅仅是一条物理上的通道,更是科室人文关怀与高效救治的结合。有住院需求的患者,可以通过微信患者平台、电话、门急诊、互联网门诊等进行院前咨询,医生评估后,如符合绿色通道住院条件,会尽快优先安排住院日期和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