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临方调配在中医适宜技术中的应用”学术沙龙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举办。本次活动是由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专业委员会主办,毛克臣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宽街明萃中药传承工作团队承办的东城区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百余名医、药、护、技中医药专业人士参加。
北京中医医院药学部主任、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剑坤主持开幕式。她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指出本次学术沙龙旨在从多角度深入了解临方调配在中医适宜技术中的应用,推动和促进中医适宜技术在医院的顺利开展。
北京中医医院工会主席、主管药学院领导徐春军现场致辞,祝贺本次学术沙龙顺利举办。同时指出,中医适宜技术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简、便、效、廉”的突出优势。临方调配为患者量身定做,“一人一方”,满足慢性病患者长期服药的要求,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同时还丰富了临床治疗手段,并对医院临方调配工作的开展提出新的要求,希望各部门配合共同推动中医适宜技术的传承和创新,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大力支持中医适宜技术在医院的推广和应用,并强调药学临方调配等专业技术的支持在中医适宜技术的安全合理应用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将传统特色工艺、特色疗法继承好、发扬好,切实突出医院的中医治疗理念和特色。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成果转化专委会主任委员战嘉怡教授讲授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立项策略与研发要点,详细讲述了中药制剂立项法律法规以及成果转化的相关要求,为临床医师及药学、护理、科研等岗位人员在制剂研发、制剂成果转化等科研思路的开拓中带来极大启发。
吴剑坤讲授了临方调配在中医适宜技术中的应用,展示了北京中医医院制剂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目前医院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以及药学部临方调配工作的相关制度及开展情况。现场医务人员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对科室即将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肿瘤科护士长肖凤红主管护师讲授了中医外治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重点讲述肿瘤科穴位贴敷以及其他中医外治方法在肿瘤科门诊的应用情况,为各科室即将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于大猛教授以古籍为依据,以亲身制作经验为基础,讲述了皂角传统炮制工艺与皂荚丸的制作,并现场演示皂荚丸的制作过程。现场人员纷纷亲自操作,热情高涨,理论结合实践,深入理解中医中药的精华。
本次学术沙龙从临方调配的应用和开展角度出发,通过精彩的理论授课和现场演示,让现场听课人员切身体会到临方调配的工艺和临床应用,同时对医疗机构制剂的成果转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为中医适宜技术的开展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