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宽街·68周年明科巡礼】肿瘤科:衷中参西 开辟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新道路
发布时间:2024-05-13

历史,是记忆的年轮,连接着昨天与今天,定义着过去和现在。六十八载栉风沐雨,六十八载春华秋实,从1956年到2024年,一代代宽街人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交出了一份份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每一个时间节点,我们不仅回顾昨天,更会立足今天、展望明天。在北京中医医院建院68周年之际,“宽街·明科”专栏结合《2023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报告》,全方位展示学科(专科)风采,弦歌不辍谱新篇,踔厉奋发向未来。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为482.47万,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近年来有所增加。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救治疾病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良反应,亟待解决。衷中参西,坚持“宜中则中,宜西则西,协同互补”的原则,实施个体化策略,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开辟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新道路。

发挥优势

构建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体系

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成立于1968年,是全国首批成立的中医医院肿瘤科,收治患者中疑难病例占60%以上,危重症占20%以上。“得了肿瘤,做放化疗还是吃中药,是很多肿瘤患者的问题。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没有偏方,多学科参与才能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副院长、肿瘤科主任医师杨国旺表示,在肿瘤的三级防治体系中,必须按照“宜中则中,宜西则西,协同互补”的原则,实施个体化策略。一级预防,即在恶性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甚至癌前病变阶段,中医药介入,可以改善体质,调节人体内环境,遏制或推迟癌前病变向恶性肿瘤的转变。例如,针对肺结节不典型增生、不能或不宜立即手术的患者,中医药干预有可能阻止或推迟病灶的进一步恶变。二级预防,即针对已经发生肿瘤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即使不能治愈也要控制肿瘤的发展。三级预防,即针对晚期肿瘤患者,可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中西融合,优势互补,肿瘤科以“强化中医思维理念、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宗旨,以继承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为主要手段,围绕肺癌、乳腺癌、肠癌等病种,建成并不断优化具有本专科特色的诊疗方案,设立专台门诊,建立专病—专家—专技—专药的中医特色诊疗体系。与此同时,科室勇于突破,在“恶性肿瘤中医诊疗规范构建与疗效评价”、“中西医结合肿瘤微创治疗体系建设”、“中医系列外治法缓解肿瘤常见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肿瘤科先后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及重点专科、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北京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

勇于探索

微创技术助力肿瘤治疗

“胰腺癌的治疗手段有限,一般情况下患者的身体条件也不太允许更多的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超声聚焦的热疗,创伤极小,能够减轻症状,控制肿瘤的局部生长。”肿瘤治疗中心副主任樊庆胜表示,微创技术的引入,丰富了肿瘤治疗的手段,效果好,创伤也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以及对于疾病的恐怖,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活周期。

上世纪90年代,肿瘤科成立介入治疗室,先后开展肿瘤外周血管介入、超声聚焦治疗、射频消融、氩氦刀冷冻消融等一系列微创治疗手段,与中医药联合,衷中参西,提升治疗恶性肿瘤效果显著,减轻毒副反应。

微创介入治疗是在CT、磁共振、DSA、超声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手术器械经血管或直接穿刺到达肿瘤病变部位,在影像的监控下,采取饿死肿瘤(阻断肿瘤血管)、高温热死肿瘤(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低温冻死肿瘤(冷冻消融)的序贯治疗法精准去除肿瘤。“微创技术应用于中医肿瘤治疗中,相当于运用插管技术,哪有病插到哪去打药或者进行栓塞。”樊庆胜介绍,中医肿瘤科介入治疗是将中医药与化学药物动脉灌注、动脉栓塞相结合(包括抗肿瘤中成药注射剂的动脉灌注),中医扶正加上微创介入,中西融合发展,二者相互结合,各自发挥长处,应用于肝癌、胰腺癌、骨肿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明显。

触探前沿

提升学科建设内涵

以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内涵建设。在50余年的发展中,肿瘤科形成了以“虚痰瘀毒核心病机”的中医肿瘤基础理论研究及“益气活血解毒法”为代表的中医药抗肿瘤的效应机制研究;常见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中西医结合规范化诊疗方案的研究;中医药防治肿瘤并发症及实用诊疗技术研究三个研究发展方向,努力构建“医疗服务-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完备的肿瘤学科。

2023年肿瘤科小细胞肺癌病种入选北京市重大疑难疾病协同攻关项目。小细胞肺癌具有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早期易转移扩散、肿瘤生长快速等特征。该项目将围绕小细胞肺癌中西医诊疗现状及临床难点,以“衷中参西”为指导思想,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建立中西协同诊疗体系。

2023年3月,肿瘤中心王笑民教授团队“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并发症临床研究与规范化诊疗方案示范推广应用”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形成了多项提高恶性肿瘤并发症治疗有效率的治疗方案和中医外治特色技术规范,是国内首个大规模中医药防治肿瘤并发症系列研究,研究过程严谨,结果具有较高的证据级别。同年10月,肿瘤中心杨国旺团队一项研究揭示TCIPA促进恶性黑色素瘤血行转移重要途径。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诱导血小板聚集(TCIPA)加速恶性黑色素瘤血行转移的重要途径,为探索TCIPA下游机制建立动物模型工具,提示TCIPA/TEP可能为晚期恶性肿瘤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抗转移的潜在治疗靶点。

在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背景下,中医药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很多饱受多年病痛困扰的患者为了一丝希望来京求诊,肿瘤科团队以赤诚之心驱赶生命的阴霾,以仁爱之心重燃生命的光芒,运用中医思维辨治肿瘤,将现代科学成果纳入诊疗体系,帮助肿瘤患者“活得长”、“活得好”,在这里找到健康的希望。

供稿:肿瘤科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