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宽街·明医说丨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参加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介绍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
发布时间:2024-01-18

1月14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有关情况。

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清泉出席发布会,就呼吸道症状反复发作、大寒节气健康提示、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群该如何进行呼吸道疾病防治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问:我们关注到,有一些群众在产生了一定的呼吸道相关疾病的症状之后有所好转,但是过了几天又出现了,请问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如何更好地康复和养护?

答:从中医的发病理论来看,出现呼吸道症状的反复发展,关键是“正气”受到了损伤。中医有句话,“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发病主要的原因除了邪气之外,正气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所以保护好正气、养护正气是预防反复发作的关键,不要做一些损伤正气的具体活动。要做到三个内容:

第一,睡眠要规律。尤其是在患病期间,或者康复的过程中,规律的睡眠对于提升正气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医生往往在开具一些治疗药物的同时,会嘱咐病人要好好休息,休息是什么概念?就是我们要睡好觉、睡踏实觉,这是根本的。

第二,饮食要清淡,但是营养要丰富。营养要丰富,不是要吃那些油腻辛辣刺激的食品,对于小孩和年轻人更为关键。孩子发烧几天了,家长就怕营养跟不上、营养不够,还没有病情完全恢复好,马上这时候就开始大补了,给他吃大鱼大肉,各种营养随之而来,这不仅不利于他的病情恢复,而且会导致病情的反复。在中医这个学科里面,我们称为“食复”,因为吃东西不对而导致疾病反复发作。

第三,不要乱用药、乱投医。任何一个疾病的发生都有它的规律、一个过程,不要因为发烧不退、咳嗽不止或者其他症状,今天去这家医院、明天去那家医院,今天找张大夫、明天找李大夫,不管西药、中药都会出现重叠用药,这样对病人十分不利,不仅不利于他的快速恢复,而且很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甚至出现一些副作用。

问:看到有网友说,在寒潮的影响之下,年轻的心血管病患者发病和猝死的风险更高,具体的事实是这样的吗?

答:人遇到寒冷的时候,交感神经会兴奋起来,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也会升高,这样极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于已经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容易造成病情的加重或者复发,甚至出现猝死。

引起猝死的原因非常多,但是从统计来看,心源性猝死占总猝死人群的80%以上,而心源性猝死里面,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是主要的原因。猝死是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年轻的心血管病患者有猝死风险的是不是更高呢?目前从流行病学来看,没有数据支持说年轻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更高。已有数据表明,心血管猝死的男性高于女性,年龄越大,心源性猝死的风险越高。

但我们确实要关注年轻人心血管病发病的状况,因为是在逐渐增高的。年轻人中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是多见的。

此外,相对老年人来讲,年轻人工作更加繁忙,很容易忽视自己的健康状况,也不去查,也不去看,也不去关注,即使发生疾病先兆的时候,他也没有去就医,因为年轻,感觉自己身体非常好,这样病情往往容易延误,使病情发展。所以在寒潮的影响下,年轻人一定要关注自己的心血管的情况。

问: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我们有一些特定体质的人群可能更容易怕冷,针对这些人群,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来缓解?

答:确实有这样一个特点的人群,在同龄人中比起来,比较怕冷,尤其是入秋和冬季更为明显,手脚是凉的,怎么保暖都会出现很凉的状态。这些人群中以中青年女性更为明显。从中医的理论来认识,这属于一种阳虚的状态,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发生了一些疾病,很容易把疾病向阳虚症转化。

我们日常要保护好,还是能改善这种情况的。比如说我们少冷饮,一年四季要注意减少冷饮,减少生冷食品的摄入,尤其是在春天和夏天。

中医有一句话,春夏养阳,春天和夏天是养护阳气的最好季节。入秋进补,多食一些温养的食品,比如说羊肉、生姜、胡椒等等。当然,适当增加运动,运动可以把人的阳气动起来,对于改变这个群体的身体状态是有好处的。

问:马上就是大寒了,在这个节气附近,中医有哪些健康提示?

答:大寒应该说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了,也就是说,冬天结束了,春天就要到来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个特殊的节气,从中医的健康理论来看,有以下几个建议:

一是可以适当用一些温水或者花椒水,或者姜水泡泡脚,泡完以后,对我们阳气的提升有非常好的作用。当然,有一些人群对于花椒、对于姜过敏,不适宜使用。对于老年人或者孩子,我们可以按摩涌泉穴,就是脚底脚掌凹陷的穴位,或者足三里穴,这样调整人体平衡有很好的作用。

二是做适当运动。大寒季节可以做一些慢跑、打打太极拳、练练八段锦,年轻人可以打打篮球等体育锻炼,但强度要注意一下,不宜过于剧烈,避免剧烈运动出大汗扰动我们的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的太早,应该等太阳出来以后再去活动,这样可以适宜人体周期运动。

三是饮食调养。饮食应该减去咸的,增加苦的,减咸增苦从中医讲是可以养心气坚固肾气的,切忌黏硬、生冷的食品。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刚才我讲的呼吸道疾病恢复过程中,要增加一些营养食品,当然摄入一些脂类,比如羊肉、牛肉等等,但是燥热的食品不宜吃的过多。同时可以搭配一些胡萝卜、白萝卜、菠菜、山药或者冬瓜,能够达到阴阳平衡、寒热均衡的新鲜食品。

问: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时,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群,应如何科学用药?

答:冬天呼吸道疾病高发,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和加重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老年人群,更容易患病。心血管病患者在呼吸道疾病的防治过程中,首先应该警惕呼吸道感染加重心血管病的因素,其次要做到合理用药、科学用药,以确保疗效和安全。以下几点是要更加关注的:

第一,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了呼吸道感染,应该积极治疗,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年龄大于65岁以上,既往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病或者心脏移植的患者,不要说感冒以后忍一忍,不要忍,要积极的以最早时间到医院去看病,以防止成了重症再去看,很多时机都丧失掉了。

第二,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症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胸闷、咳嗽、气短,这些都是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相似的症状。当呼吸道疾病治疗后,鼻塞、咽痛、流涕、发热这些症状好转了,但是胸闷的症状仍然没有好转,可能还有加重,同时又出现一些比如双下肢水肿、晚上睡觉躺不平,把自己憋醒的情况,这时候应该警惕因为呼吸道感染导致心血管疾病加重,这时候要赶快就医,就医越早,恢复的情况就越好。

第三,心血管疾病发生了呼吸道感染,既要用心血管的药物来治疗,比如降压药、降脂药,抗凝药等,而呼吸道感染疾病需要用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抗生素、止咳化痰药,可能还需要用一些中药等等,这时候要注意药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高龄的,肝肾功能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药物叠加出现以后,可能会加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所以对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要向就诊的医生咨询,让医生给我们专业的指导。

问:冬季气温骤降,如何确保室内外温差适应,避免心血管受刺激?当活动量减少时,如何保持适量的运动以促进心血管健康?

答:这是冬天在北方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因为冬天的气温低,室内外温差比较大,特别是北方,防寒保暖是非常重要的。

在温暖的室内,出门前要在门口站一会儿,不要马上出去,适应一下外面的环境以后,我们再往前走。尤其是有一些慢性心肺疾病的老年人更应该如此。实际上在屋里先有个预备的运动,到门口接受一下温度调节的过程,这样出去避免直接受到寒冷的刺激,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这时候可能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由于冬天户外运动减少,很多人运动量都会下降,而久坐、运动量下降往往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高相关。其实有很多替代的室内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最常用的方法,比如说在屋里练练瑜伽、练练八段锦、练练太极拳,也可以做做健美操等等,以保持我们血管的弹性,提高心肺的耐力,是有帮助的。现在一些瑜伽、八段锦、太极拳的课程在网上、手机上很容易获得,获得了就可以做,而且这些不需要很大的地方,有一平米的地方就可以做了。

当然,天气晴好的时候,也可以选择户外进行有氧运动,但是要注意保暖,做好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前热身是防止损伤的重要活动,可以选择在上午10点以后或者下午外出运动。

保持适当运动,贵在坚持,不是说我运动一下就行了,贵在每天都要坚持。大家总担心自己不能坚持,或者拿不出时间来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数据表示,每天多进行10分钟的体力训练,就能够获得显著的身体改善,同时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问:有不少人虽然没有确诊心血管疾病,但是天气寒冷时会感觉心脏不舒服,请问这是否属于心血管疾病的前期症状?普通人该如何进行心血管风险的自我筛查?

答:冬天确实是有一部分人遇到了寒冷以后,出现胸闷、心慌、胸痛这样一些症状。如果确定有心血管慢性病的情况下,这是诱发了疾病或者病加重了。

如果对于年轻人,没有确诊过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一旦遇到寒冷出现症状以后,就预示着可能心血管存在着不好的情况,要及时去医院做一些相关检查,以确诊心血管状况。

大家首先应该了解,心血管高危风险因素是哪些,然后再去做好心血管风险的自我筛查。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包括超重、肥胖、高盐饮食、吸烟、过量饮酒、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以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因素。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定期检查,关注这些高风险因素,特别是有心血管病家族的人,应该更加提高警惕。

问:呼吸道疾病对于心血管会造成哪些影响?如何识别防治?

答:冬天呼吸道感染高发,不管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还是支原体感染等,这些感染都能够影响到心血管的健康,尤其是老年人群需要引起关注。

最常见的是心肌受累,导致心肌炎;心律失常;早搏、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等。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的患者,可能会因为感染导致病情的加重甚至猝死。当然,大家还应该提高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第一,一旦出现了呼吸道感染,一定要积极治疗,注意休息。

第二,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以后,呼吸道相关症状,比如发烧、咳嗽、咽痛、流涕等症状都逐渐好了,但是留下来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持续加重,甚至诱发出下肢水肿,或者是晚上出现睡着睡着给憋醒了,非要半卧位,这样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就诊,因为苗头出来了,心血管病已经出现了,要进行一些相关检查,比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还有心肌酶、心衰的相关指标等进行检查,以明确心血管是不是受到了累及。

本文内容转自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原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