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宽街·明医 | 特别贡献 周乃玉:中西合璧立起沉疴,厚德精医承古拓新
发布时间:2023-09-19

一方诊室安坐,往来性命相托。

出入圣工妙手,调纵温凉寒热。

他们点亮心灯,共举生命之光;

他们精研仁术,初心纤尘不落。

致敬荣获北京中医医院“宽街明医特别贡献奖”的前辈医师,让我们共同感受明医风范,感恩谆谆教诲,感悟医者仁心。

中西合璧立起沉疴 厚德精医承古拓新


周乃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首都国医名师。师承全国名医王大经教授,曾任北京中医医院风湿科主任,风湿科学科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学会理事、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中国中西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委员会委员。为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继承前贤  不断创新

周乃玉出身书香门地,在家庭熏陶下,自幼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十多岁时,周乃玉就为小伙伴治过一次嗓子疼,“药到病除”的经历让周乃玉感受到了为患者解除痛苦的成就感,使她更坚定了学医的信心。在大学期间更是坚定了为弘扬祖国医学遗产,为继承发扬中医药学,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生的志向。

在校期间,她潜心攻读中医理论及经典著作,博览各家学说,左右汲取,打下了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1964年周乃玉自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毕业,1970年到北京中医医院工作,从师王大经、王为兰、关幼波、刘奉五等中医名家,提升了中医理论之造诣,学到了宝贵的临床经验。特别是拜著名老中医王大经先生为师,主攻中医风湿病的诊治。

从医近60载,周乃玉医术精湛,见解独特,治学严谨,治必效验,屡起沉疴,为众多风湿病患者解除了病痛。她多次教导学生:“中医药既能治疗慢性病,也能治疗急性病;既能治疗轻症,也能治疗重症;对简单的病症,药到病除;对疑难杂病,也能得心应手。全看我们医生技术是否精湛,辨证是否准确,用药是否到位。”

融汇古今 研制验方

周乃玉在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临床实践中,遵王大经老师之意,提出“中西医结合、辨病辨证结合、联合用药、综合治疗”的方针。随之又进一步深入学习了《伤寒论》,探讨运用《伤寒论》理论指导风湿病治疗。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中医痹病、现代医学之风湿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了新的认识及提高,在治疗风格上独树一帜,以用药大胆闻名。

她将现代医学的新观念、新进展融会贯通。指出风湿病病位较深,邪气深伏血脉,留连筋骨脏腑,胶着不去;病情复杂,常以寒热错杂,虚实相兼者多见。强调内因是风湿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特别重视脾肾阳虚,气血不足在风湿病发病中的作用。主张治疗原则应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寒热并用。在治疗中,常以健脾温肾,补益气血为大法,辅以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周乃玉潜心研制验方,研发“风湿1号”、“风湿2号”、“痹玉康”、“肌痿1号”、“痛风平”等中成药。“痹玉康”为代表作,对于晚期类风湿关节炎采用温肾通阳,祛寒除湿,逐瘀解毒,益气养血为基本大法,临床疗效显著,为众多风湿病患者解除病痛。

创科著书 传承仁术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原风湿病治疗小组基础上,周乃玉组建了北京中医医院风湿科,担任风湿科主任、风湿科学术带头人,对风湿科的建设、发展壮大及人员培养作出重大贡献。

自2003年开始,遴选为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先后培养了6名继承人,发表继承相关论文近二十篇。继承人均已成为北京中医医院风湿科技术骨干,3人在北京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担任副主任委员及常务委员职位,提高了风湿科的学术地位,扩大了风湿科在全国的影响力。2013年周乃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成立,全面收集整理周乃玉教授的临床经验、医案、教案,系统总结其学术思想。

作为发起者之一,周乃玉创办了北京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成为首都风湿病学的早期学术活动创始人及奠基人之一。连续10年成功举办全国中医风湿病高研班,并担任主要授课老师,深受同道好评。

周乃玉主编《王大经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计算机程序软件第一、二版本。发表了多篇专业论文。承担了大量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留学生临床教学工作,出访匈牙利、日本及香港等国家及地区,进行学术交流,为中医走出国门作出贡献。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