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德令哈,风吹麦浪,枸杞压枝。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6名帮扶专家至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中医院进行中医巡诊工作已近两周,他们心怀“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初心,用一桩桩、一件件实事践行着医者的担当和情怀,用技术和爱心进行全方位帮扶,拉开了“组团式”帮扶工作的帷幕。
兢兢业业工作 认认真真做事
专家们克服了高原反应、饮食习惯不同和语言交流障碍等多种困难,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己的理论和技术优势,第一时间了解帮扶科室现状,与科室医护人员不断沟通、密切交流,充分了解科室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瓶颈难题,结合科室实际,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并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了科室的日常工作中。
工作中,除了专家门诊、查房、会诊以外,还定期带教门诊医师,并面向全院医护人员和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骨干开展“专业知识理论、中医基础理论”等一系列培训,大力提升了德令哈市中医院及全市医疗机构的的整体技术水平,有效地激发和带动了医院其他科室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积极性。
德令哈市中医院妇科专业人才比较匮乏,尤其是资深的高端人才稀少,其中最需要的是中西医结合全面发展的大夫。妇科帮扶专家徐鸿燕副主任医师结合德令哈市中医院妇科发展需求,针对科室诊疗设备不足、专业妇科人员少、临床经验不足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在她的门诊里,中医的简、效、验、廉的特点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与认可。善于医患沟通的徐鸿燕注重随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医学知识宣教,增加群众的健康知识及防病、治病的意识,让患者足不出户即体验到了国家专家队的技术。
德令哈地区是肝胆脾胃病的多发地区,肝胆脾胃病高居不下,跟这里的饮食、水土、气候有很大的关系。消化科邓晋妹副主任医师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不仅用中医中药治疗当地常见病、多发病,对一些疑难急重疾病也采用中医中药的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此外,她还十分注重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将自己的工作心得、相关疾病诊断的知识要点无私地传授给同事们,鼓励科室每一位,尤其是新入职的同事奋发学习,起到了“传帮带”的良好效果。
以高尚情操,行仁爱之术。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周旭升最常做的就是聆听患者讲述自己的看病历程,然后耐心解释治疗方案和效果。门诊诊疗病人期间,他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全面询问患者病情、病史,提醒注意事项,叮嘱合理用药等相关知识,对就诊的糖尿病病人进行宣教,反复强调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监测血糖、药物使用及糖尿病应注意的事项。他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就诊患者及家属的普遍好评。
立足于了解当地睡眠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等情况,心身医学科主治医师沈慧对科室现有临床检测设备、治疗手段以及诊疗流程进行梳理和整合,建立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规范及心理治疗规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中药、西药、非药物治疗等,“我们科室成立不久,各方面都有待提高,沈慧医生的到来,提升我们科室团队协作能力和医生专业水平,对科室建设都有很大的帮助。”德令哈市中医院睡眠门诊医师关学文表示。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检验科主管检验师马红叶一到德令哈市中医院,便立即投入到紧张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在有限的时间里,马红叶发挥专业特长,专科建设显著,群众受益明显。她始终坚持在工作一线,先后对规范实验室的质控提出了合理化方案,还对如何正确书写检验科质量文件体系,如何建立试剂管理体系和管理流程,实验室各项目的校准提出了改进及建设性意见。
超声科主治医师陈斯丹抵达德令哈市中医院后,详细了解超声科患者的检查项目,报告书写以及本科室医生的技术水平,制定了帮扶计划,针对基层人员理论知识薄弱、操作不规范、疑难病例认识不够等问题,以实而又实、细之又细的工作作风开展帮扶工作,指导开展对下肢血管检查,肌骨超声(膝关节,踝关节)的超声诊断等新业务、新技术;在陈斯丹的耐心指导下,超声科医师对临床的常见病、疑难病例的诊断有了进一步全面、系统的认识,诊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传帮带”式的对口帮扶,北京中医医院专家们在巡回过程中做到了传承中医药,挥洒中医人的“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为医之道,让中医中药深入民心,促进中医药优质资源下沉,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