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他们“医”如既往,救患者于病痛,续写杏林篇章。
白昼黑夜,他们“医”无反顾,为生命护航,守护健康希望。
斗转星移,他们“医”片丹心,用匠心守初心,谱写大爱无疆。
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第六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北京中医医院组织开展十大优秀青年医师评选活动并推出系列报道。青年医师是医院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让我们走近优秀青年医师们,了解他们的优秀事迹。
王鑫,医学博士,针灸/康复/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中医医院临三团支部书记。
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托举人才、北京市“青苗”人才、北京市科协青年托举人才。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老年病分会委员、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针灸针灸学会青年科技人才库储备人才、中医健康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道阻且长 不懈求索
经历了5年本科+5年硕博连读+3年规范化培训,13年的学习和积累铸就了王鑫的从医之路,并让她更深刻理解且践行着“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誓言及责任。
主管十余张病床的她,每天的工作从早交班前,为出院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开始。查房、施针、书写病历、临床带教、和患者沟通交代病情等,一天的工作满满当当。同时,王鑫也在临床中不断加强综合救治能力,熟练腰穿、胸腔置管、深静脉置管,配合上级医师参与肌肉活检、DSA血管造影等。
完成每日的临床工作后,她又化身“科研能手”,斟词酌句修改课题标书,谨小慎微操作动物实验,成为了深夜实验室中最忙碌的身影之一。在临床中探索科研思路,在科研中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每一项工作,她都努力做到更好。
“王大夫走路太快,就像是轻功水上漂。”是患者对她的调侃。“时间管理大师”是同事们给她起的“称号”。而只有她自己知道,日复一日支撑她付出时间和汗水的,是初心、是誓言、更是使命。
跟随首都国医名师周德安临证学习3年,王鑫刻苦修炼“内功”,在临床中综合运用金针、埋线、穴位放血、脊柱和四肢针刀等中医治疗手段,得到广大患者的信任和认可。并获得2021年度医德考评优秀,2021年、2022年度考核嘉奖。
目前,王鑫主持课题8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市科委首都特色课题1项,人才项目3项,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分中心负责人 1 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SCI论文20余篇,第一作者及通讯SCI论文7篇,第一作者及通讯核心期刊10篇。
履职尽责 勇于担当
2022年,王鑫进入发热门诊闭环工作,并圆满完成了21天支援抗疫工作。2022年11月,她主动回到病房完成为期12天的病房保障工作。
在发热门诊闭环期间,她曾经1小时内接了7辆救护车,汗水浸透了衣服,雾气模糊了护目镜,给抢救和工作都带了巨大的挑战,而她都一一克服,保证医疗救治的圆满完成。通过21天的坚守,王鑫不仅临床技能得以提升,也通过抗疫经历感受到了医者的责任及自豪。
道阻且长,勤行将至。青年阶段是人生主要的奋斗阶段,勤奋是青春奋斗路上的明灯。王鑫将继续秉持 “仁术勤和”的院训,在医学领域的漫漫征途上,勇往直前,攻坚克难,不负青年医师的坚定使命与责任担当。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