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全院医务工作者秉持初心,用责任和担当诠释着精诚大爱和医者仁心,全力保障患者有序救治。我院住培医师们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在临床岗位上勇毅坚守,不讲条件、不计得失,知重负重、迎难而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医者的初心和使命。
每一个挑战都成为了机会
2022年12月,以针灸/神经内科、消化科、肿瘤科为主临时组建的亚重症病房医护团队开始大量收治来自急诊、发热门诊的各种危重症患者。规培医师杨润东、王彤、韩晓雯、曹俊、兰博强、李志娟、马云飞、马秋艳及时支援,成为抗“疫”新生力量。
杨润东:刚开始时,我带着对要接触新病种以及各种抢救情况的担忧来到亚ICU,很庆幸接收到了来自主任、科室各位老师以及护士老师们的善意和耐心教导。之前想象中的每一个挑战都成为了机会,让我对接下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在这短短的三周里,我见识到了普通病房难以见到的抢救场面,学习了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如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亚ICU是一个学习的好科室,也是锻炼自己的一个好地方。我会在这里成长的更好。
王彤:亚ICU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会的环境,让我能够在解决疾病和治疗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在这里,我面对了各种各样的疾病,让我更加了解了重症疾病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各种医疗设备,如呼吸机,以维持患者的生命状态;我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工作,并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这些经验将有助于我成为一名更好的医生,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
韩晓雯:亚ICU里医护们勠力同心,协力奋战的很多画面都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老师们带领大家抢救患者,一次又一次把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医护们分秒必争、齐心协力地推着转运床,拉着转运呼吸机,时时刻刻盯着指氧,带重症患者去做检查。在这里,任何一位患者情况危急时科室大夫们都会留下来一起商议治疗方案,待情况稳定后才会离开;在这里,好多次都是在患者转危为安之后,才听到有医务人员说没来得及吃饭。确实,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但我相信只要有这些可爱的人儿在,抗疫就必将胜利。
2022年12月中下旬,心血管科收治了大量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病床满员,几乎所有患者都合并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及脏器功能衰竭。时时抢救、日日抢救,成了心血管科病房的日常。许多同学坚守岗位或主动返回科室,从最初的一两位到如今的十几位:刘子豪、田航、魏东卓、马逸朝、宋雨宸、高琨雅、王子怡、王晶徽、周慧文、张赫怡、谭玉培、张可欣、何佳鑫、王鑫淼、黄明月、陈曦……为心血管科注入了新生力量。同学也见证了一名医护工作者应有的责任、义务与担当。
刘子豪 首医2021级专博研究生
在临床一线,我深感责任和压力重大,高龄患者多具有病情严重、基础病多、进展迅速的特点,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我也竭尽自己所学为患者进行医疗救治工作,并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利用中药汤剂、针刺等方式缓解病人的痛苦。
《大医精诚》云“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将继续向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在党和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不畏艰辛、勇往直前。我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宋雨宸 首医2022级专硕研究生
在疫情高峰期得到临床一线学习实践的机会受益良多,愈是复杂危重的病情,愈使人快速收获成长。真实的病例病程远比书面文字深刻,各临床突发事件及解决措施也是难得的经验积累。在心内科学习的每一天都充实而满足,在友爱的科室令人相信疫情会有终点。
周慧文 首医2022级专硕研究生
在心血管科,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忙,但是每天都很充实,因为每天都能够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并运用于临床。
作为一名心血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临床上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和掌握,众多老师们即使在很忙碌的情况下,也会耐心地教授我知识,也会严肃地指出我的不足之处。同时疫情期间他们坚持奋战在一线,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作为刚步入临床的新手而言,能够在心内科这样的温暖而又充实的环境里开始我的规培,是我的幸运。我会珍惜这段时光,不断反思与进步,在未来的三年里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
“大夫,太感谢您了!”、“感谢您救了我母亲的命!”“太好了,终于可以出院了!”……一位又一位病人转危为安、好转出院,与家人团聚,让每一位医务人员感到欣喜和振奋。住培医师与医务人员一起观察病情、调整方案、讨论用药;一起帮助患者更换辅助呼吸装置、俯卧位通气、翻身拍背拍痰……他们精进自身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帮助医院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用实际行动彰显了青年医师的使命与担当。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