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宽街·精神 | 艾建伟:“危急关头上一线,必须是我!”
发布时间:2022-12-22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过去三年时间,宽街人不畏惧、不退缩,或向险而行,或默默坚守,以各种方式为疫情防控倾尽全力。

面对新冠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宽街人慎终如始、守望相助,于危急之际挺身而出,在疫情风暴中负重前行,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责任担当,诠释了“宽街精神”。

微光成炬、滴水汇海。一道道宽街人的星光,汇聚成星河,终将迎来胜利曙光。让我们走进宽街人的故事,感受他们身上的宽街精神。

“作为一名党员,又是受过培训的‘抗疫骨干’,在北京疫情最危急时候接到要上方舱一线的命令,感觉必须是我!”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艾建伟回想自己报名进方舱的情景时说道,语气温和却坚定。

一马当先 最危急的地方更需要自己

11月份北京疫情异常严峻,一接到入舱命令,北京中医医院的医护人员都踊跃报名,艾建伟所在科室只有一个名额,他第一时间报名。其实内心也有隐隐顾虑,自己妻子也是一线基层医务工作者,那段时间每天在社区医院忙到很晚,父亲刚刚摔了腰只能卧床,两个孩子全靠老母亲一人照顾。

但不能自顾小家,自己作为党员,又是科室里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抗疫骨干”,此时疫情最危急的地方更需要自己。最终被选入新国展方舱医疗队,11月22日进驻新国展方舱,带领3名医生和12名护士组成方舱红区医疗2组,艾建伟担任组长,与同事们奋战抗疫一线。

强化培训 减少医护人员感染

在进驻新国展方舱医院第一天,迎来了近1300名新冠阳性患者,艾建伟作为医疗组长,对舱内特殊患者进行观察巡视,面对怀有不满情绪的病患进行疏导解释,一次次化解医患冲突。

即使进舱前已经做了充足的思想准备和防控培训,面对传染力极强的奥密克戎,第一个班次下来,医疗2组的1名医生和3名护士不幸感染新冠。这使得艾建伟心中警铃大作,他更深刻认识到了奥密克戎的强传染性,也意识到很多队员是第一次进入方舱,经验不足。他立即组织队员强化各项业务培训,在各项细节上进一步优化防疫措施,增强队员战胜疫情的信心,直到12月9日晚出舱,艾建伟组医护人员未再有一人感染新冠,并顺利完成新国展方舱医院抗疫任务。

细心望诊 主动发现病患潜在风险

“那天我发现舱内有躺在床上的一个小女孩,脸色苍白,十分虚弱,并且嘴唇有点暗紫,新冠症状倒很轻,有点咳嗽,作为中医医生的经验告诉我有点不正常。”于是艾建伟立马询问了在女孩旁边陪伴的母亲。

原来这位17岁女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疾病,进入方舱后新冠症状不是很重,轻咳,身体却很虚弱。不善言辞的母亲却没意识到女儿的风险,只是觉得是她一贯如常的“症状”,并没有主动提出诉求。艾建伟了解情况后,立马给女孩测了血氧,只有85%,明显低于正常值,同时安排护士给予吸氧。综合考虑女孩的身体状况,艾建伟判断女孩此时比较危险,主动为女孩和母亲提交了转院申请单,成功降低了女孩的患病风险。“真的非常感谢艾医生救了我女儿!”女孩母亲质朴的感谢却难掩激动。

充分利用中医的望诊、问诊,艾建伟在方舱内主动发现病患有其他潜在风险的事例还有很多。一次在方舱的3号口接病患入舱,就在短暂的询问基本情况中,艾建伟发现一位怀孕37天的年轻女士有先兆流产的迹象,立即判断以新国展方舱医院的条件不适合继续在舱治疗,由此该女士被及时转运到专科医院,大大降低了流产风险。

“通过这次方舱抗疫的经历,不仅对新冠肺炎有了新的认识,也在大量临床经验中感受到中医中药充分发挥了独特优势。我也会在中医领域继续奋发努力。”艾建伟感慨道。

相关阅读:

【宽街·战疫】方舱里的“中医36计”

【宽街·战疫】守一方热土 护万家安康——宽街人战在方舱

【宽街·战疫】隔离不隔爱 温暖一直在——中医药文化特色走进方舱

【宽街·战疫】风雨同舱 共济同行——我院医疗队奔赴新国展方舱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