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战“疫”后方,有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物资保障。他们就是医学工程部的工作人员,他们不负使命,履职尽责,精准有力的完成医院交给的每一项任务,为一线人员筑起坚实堡垒,提供坚实有力的后盾。
不舍昼夜,全力以赴保需求
自北京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医学工程部积极筹措,24小时待命,遵循“上一分钟接任务,下一分钟备物资”原则,在第一时间将医疗及生活物资发放到医护人员手中。
针对库房空间不够的情况,将设备及物资则暂放在办公区内等处,避免出现断供情况。每日对各类物资进行动态监控,落实各类物资储备工作,全力保障医护人员的生活供应与抗“疫”工作开展。
凝心聚力,争分夺秒守一线
医院病房楼封闭管理期间,医学工程部承担了医院外围转运工作,担当院内“快递员”,负责运送核酸标本、检验标本、换洗器械、药品、患者餐食以及其他临时性工作。每一位能正常上岗的同志比平时更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毫无怨言的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坚决做到疫情防控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不误。
每一位“快递员”在结束一天的工作任务时,总是细心的完善外围转运流程,方便下一位“快递员”快速上手。核酸样本送至方舱传递窗;血液样本送至急诊楼三层检验科,条码带"急"的绿色瓶盖血液样本送至急诊;消毒用品送至供应室;门诊领取药品送至病房楼。医工人用双脚一遍遍丈量着医院病房外这一路线的每一寸土地。大家恨不能给双脚装上风火轮,以顺利完成任务而倍感光荣。
闻令而动,奋勇直前助抗“疫”
一声令下,一腔热情,医学工程部秦玥、吕天赐、罗延峰三位同志逆行而上,成立物资保障小组,支援新国展方舱医院,统筹负责整舱医疗设备及耗材、防护物资、办公物资的申请、领取、入库、存储及发放工作,为一线医护人员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在建舱初期,秦玥同志经常昼夜不分值守在库房,一方面,梳理物资领用通路,设立库房、规划分区,制定《后勤保障物资库房管理制度》,开好头、起好步;另一方面随时保障舱内物资需求。待工作步入正轨,接到各项发放任务后,迅速组织物资分拣、配送及发放,按特定使用需求分装、制作标签,并根据接收人员反馈不断改进。结合舱内防疫物资实际使用量,建立库存预警机制,当库存储备量不足时进行紧急申请并领用。在出库量异常时与相对部门讨论原由及今后对策,防微杜渐。
吕天赐同志作为医学工程部工程师,除了物资供应外,还负责对医疗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对急救类设备拍摄操作使用视频供医疗使用人员参考。关于舱内医疗及办公设备的任何相关问题,总是第一时间进行响应并详细解答、积极解决,保障一线工作的顺利开展。
罗延峰同志虽为今年新入职员工,但很快融入了医学工程部大家庭。身为中共党员,在这次支援方舱工作中,主要负责综合协调工作,包括整理医护人员信息、筹建党小组等,之后还在酒店负责管理医护人员物资的发放,同时帮助舱内招募志愿者,并反馈志愿者意见建议。
医工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硬核”力量在王浩宇同志身上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2020年初,王浩宇同志支援小汤山医院,保质保量圆满完成了设备的装机、验收等任务。2021年12月至今,王浩宇同志被借调北京市卫健委,负责北京市新冠疫情流调、汇总及冬奥会疫情相关工作,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上级交给的每一项任务。
勠力同心,共克时艰护临床
12月9日,医院紧急成立隔离病房。医学工程部耗材组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困难,积极与病房医护人员密切沟通交流,从零开始连夜全力完成了棉签、纱布、注射器、输液器、留置针等30余种病房基础必备医用耗材的配置。医学工程部设备管理组、采购组和维修组通力协作,仅用短短1个多小时,即圆满完成了为隔离病房配置60台空气消毒机的核酸采样、物表消杀、基础验收及试机培训工作。
10日,医学工程部工程师们利用周末休息时间,顶着凛冽的寒风,协同厂家稳扎稳打顺利完成了所有空气消毒机的装机、配送以及医护人员培训工作。医学工程部物资组也是在第一时间履职尽责悉心为病房医护人员准备了各类应急保障物资。医工人不惧疫情、不畏艰险、齐心勠力为临床平稳开展抗“疫”工作保驾护航。
当前,防“疫”工作已进入新的阶段,但医学工程部依旧是医护人员背后最坚实的“守卫者”!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