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11 月25 日,我的恩师郁仁存先生永远地离开了。突闻噩耗,震惊、凄惶、茫然……至难以自控。师恩永记,先生音容常在,含泪撰文以记之。
郁仁存生于 1934 年,浙江省绍兴市人,毕业于江西医学院,1959年参加卫生部主办的第一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1961年调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正式开始中医执业生涯。1968 年创建肿瘤科,这是全国最早一批在中医医院成立的肿瘤专科。郁仁存作为肿瘤科首任主任,为科室发展呕心沥血,使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专科。他于 2015 年获评“首都国医名师”,2022年获评“全国名中医”。
撰《中医肿瘤学》 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
郁仁存于 1980 年开始撰写《中医肿瘤学》,1983 年得以付梓。这本书构建、完善了现代中医肿瘤学理论体系和架构,被许多同行作为教学书及参考书应用,并被翻译为日文、英文出版,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类科研三等奖,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基础类科研一等奖,对中医肿瘤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
诊间闲语,郁仁存曾言,写书三年,白天正常上班,晚饭后开始写作,当时没有电脑、网络,资料检索需到图书馆,文稿修改需反复誊抄,最后定稿用作文纸工整手写,厚达半尺,其间辛苦,细琐难言,以至觉得“写书三年,减寿十载”。虽有此等笑言,然郁仁存主编及参编肿瘤专业书籍超过30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亦可谓著作等身。其中,《郁仁存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于2016年获“杏林杯”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二等奖。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郁仁存定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的首长会诊,每周一个下午。他常由下午两点开始,持续忙到晚上七八点钟。至 1983 年结束,整整十三载,风雨无阻。有一次晚上,郁仁存遇见了来医院看望首长的时任北京医院名誉院长吴蔚然,吴院长称赞他:“你这个义务兵,干得很好啊!”
郁仁存说,这十三载自己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等西医同道结识并密切合作,每个患者均接受中西医专家协作诊治。郁仁存认真观察并总结中医药如何与手术相结合,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观察并总结化疗及中医药的配合效果;观察并总结放疗对机体的损伤,从中医角度分析其病机,观察并总结养阴生津、益气活血中药对放疗的减毒增效效果等。以上均为日后撰写《中医肿瘤学》打下了坚实的临床实践基础。这些宝贵实践,对郁仁存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学术观点和思想的形成,影响颇为巨大。
郁仁存所提出的“辨证与辨病、扶正与祛邪、整体与局部、阶段治疗与长期调治相结合”四大原则,构建、完善了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理论体系,对专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原则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他集毕生临床经验,凝练了肿瘤诊疗的三个学说,包括肿瘤发病的“内虚学说”、肿瘤衍变的“气血学说”以及肿瘤治疗的“平衡学说”,在中医肿瘤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这三个学说体现了中医整体观,显示了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为“肿瘤作为慢病管理,患者可以长期带瘤生存”这一观念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
由于疗效确切,郁仁存也受邀定期去北京医院为高干会诊,并曾参加医疗组,且两次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郁仁存曾撰文《难忘那一夜》记录此事,于 1993 年发表于《健康报》。郁仁存坦言,肿瘤之症,中医并无系统阐述,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不知前路方向,也不知通向何方,彷徨之心不可避免,但从医也要有老一辈革命家的意志和情操,没有路就开出路来。
郁仁存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我国中医肿瘤学科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六十一载辛勤耕耘于临床一线,治病救人,不图回报,他得到了患者和同行的高度认可及称赞。
闻名海内外 为中医肿瘤学科发展奋斗终生
郁仁存英语水平极高,患者病历中出现的一些罕见单词,弟子们多需求助翻译工具,他则随口释义,这在老一辈中医大家中并不常见。我曾有幸见到他一张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英语系的结业证书,时间是1983年,推算先生时年已 49 岁。他笑言:“我学英语时已是高龄,但是告诉自己下定决心必须学好。我们总说自己疗效怎么好是没用的,国外是不认可的。中医作为祖国的瑰宝,需要走向世界,英语是重要的桥梁。”1989年,郁仁存应邀到新加坡为当地侨领会诊,7剂中药就使患者化疗后Ⅲ度骨髓抑制的白细胞数量得以恢复。另一位肾肿瘤切除的患者,术后一周多引流管出血,分泌物增多,西医建议再次开刀手术,经先生会诊后,应用中药 3 剂后出血即止,分泌物减少,一周后拔除引流管。这两个病例使郁仁存在新加坡一炮而响。此后郁仁存多次应邀前往海内外各地为知名人士会诊治病,为中医药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20 世纪 80 年代,郁仁存成为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的研究生导师,培养了王笑民、彭晓梅、张青、刘炬等多名研究生。从1990 年起,在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率先开设中医肿瘤学课程,是国内中医院校中最早开设此类课程的院校,为中医肿瘤学科的发展夯实基础。2001 年开始,郁仁存担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共指导了三批学术继承人。他还在北京、宁夏、江西、河北等多地建立了工作室。近 30 年来,他通过院内教学、疑难病例示教等方式,累计为肿瘤科培养亲传及再传弟子百余名,学员遍及国内外。我于199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肿瘤科,2001年有幸拜入先生门下,恍然已过 20 年。先生带徒过程中认真负责,言传身教,对弟子们所写月记、心得体会和案例均仔细批阅,有时批注之言甚至多过习作,其认真的态度可见一斑。
郁仁存精研学术,传承创新,一生以“融汇古今,普救含灵”为座右铭,以精湛之术济危度厄,以仁义之心善待病家,以倾囊之德传道授业。被中国抗癌协会授予“中国抗癌事业特殊贡献奖”,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特殊贡献奖”。
他,挥洒甘露于天地,诠释仁存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