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深耕临床一线,把患者健康放在首位;
他们勇攀科研高峰,在创新路上深耕不辍;
他们不畏风险艰难,在抗疫一线执着坚守;
他们夯实教学基本功,传承精华育新才……
近日,北京中医医院组织开展十大优秀青年医师评选活动,受到了全院的重视及广泛关注。青年医师是医院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让我们走近优秀青年医师们,了解他们的优秀事迹。
王一战,中共党员,针灸/康复/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博士。目前担任中国针灸学会脑科学产学研创新联盟第一届理事会青年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痛症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宫氏脑针研究分会副秘书长等。
扎根临床一线 笃行逐梦
从年少时,王一战就有一个当医生的梦。而经过11年苦读后真正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后,他才进一步明白这件白大衣赋予的意义和肩上的责任。
在临床上,王一战不敢有丝毫懈怠,每天早晨七点到达科室开始一天的工作,查房、施针、书写病历、临床带教、和患者沟通交代病情等,一天的工作满满当当,加班加点更是常态;并且着力提高中西医临床水平,不断加强综合救治能力,长期跟随首都中青年名中医李彬教授临证学习,刻苦修炼“内功”,得到广大患者的信任,获得了医院颁发的“优秀住院医师”等荣誉称号。
投身抗疫工作 白衣逆行
2021年10月,王一战受医院和科室的选派,赴北京地坛医院开展新冠肺炎患者的针灸治疗工作,把针灸带进了地坛医院的新冠肺炎隔离病房。
前期严格的院感培训、穿脱防护衣,经反复加练,早已熟稔于心,王一战顺利通过考核。进驻隔离病房后,在实践中优化针刺流程,着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满足患者的针刺治疗的需求。
只有真切地在厚厚的防护服、护目镜、N95口罩以及双层手套的“加持”下做针灸治疗,王一战才真正体会到这是对心理和身体、体力和耐力的双层考验:额头不断滚落的汗滴模糊了双眼的视线,只能努力眨眼尽量使视野清晰一点以保证取穴的准确性;严密的防护和不断奔走下,呼吸变得急促,必须字正腔圆并提高音量以保证把叮嘱能透过层层防护准确地传递给患者;全身也早已被汗水浸透,内穿衣就湿漉漉贴在身上;有时候就只能走进室外的冬天凛冽的寒风里,让汗水消退一下,也短暂休息一下;工作是辛苦的,也是充实的,王一战也更加感到幸福的是真正解决了患者的痛苦。
“原来一宿一宿的睡不着,扎完针当时就能睡会,晚上睡眠也改善了。另外体内燥热的那种现象也没有了。
“感谢针灸大夫,感谢你们宽街中医院,感谢你们给我第二次生命,针灸特别好,我给你点赞。”
收到患者这些满怀深情的话语,王一战知道他的付出是值得的;并且在刘清泉院长、李彬教授的指导下,他系统地对针刺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规律进行了挖掘整理,引起广泛反响。基于针刺抗击新冠疫情工作的贡献,获得2021年度工作人员定期奖励“记功”、东城区第三届优秀医师“抗疫英杰奖”等嘉奖。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王一战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表示要扎扎实实做学问,勤勤勉勉做临床,做一名合格的宽街中医人。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