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医政处处长王欣,科教处副处长(主持工作)赵玉海,北京市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副主任邓娟,医政处副处长诸远征,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秘书长刘刚,北京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杨娜,科教处一级主任科员刘楠一行来我院进行中医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专题调研。
我院党委书记董杰昌,党委委员、副院长刘东国,党委委员、副院长杨国旺及部分职能处室、重点专学科负责人参会,会议由刘东国主持。
会议就如何高质量发展优质医疗资源、如何破解长期困扰临床的辨证论治准确率的确定、中药处方点评、中医药疗效判定、中医查房、中医会诊、中医病例讨论等基础医疗质量问题,以及学科服务、学术、人才三匹配如何评价,专科专病“三支持”政策,中西医结合专科“三建”(团队建设、平台建设、行动建设)等工作如何开展等问题开展了深入的讨论与思考。
我院呼吸科采用视频连线方式,通过规范查房、多学科会诊、中医病案讨论等形式展示了在日常对三级医师中医临床思维培养上所做的工作及呼吸科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
杨国旺就我院在“学科学术模式、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三匹配工作方面作了发言,提出学科建设应紧密结合临床需求,产出可以服务临床和疾病防控一线的研究成果。以临床、科研、教学、预防、管理“五位一体”促进学科建设、学术发展、人才成长三匹配。
医保办主任杜琨结合我院实际数据分析,就中医专科专病及优势病种的医保政策支持建议方面进行发言。我院肿瘤科、呼吸科、消化科负责人分别就中西医结合专科的团队建设、平台建设、行动建设方面进行发言。
董杰昌代表我院做了简要总结,提出将进一步深化推进相关工作,就如何建立科学的、客观的、有效的学科评价体系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完善院内学科管理体系。发展建成中西医结合优势学科群、学科体系,将中西医学术、技术进一步融合,使优势学科强大恒强。
屠志涛提出,北京中医医院作为北京市的优质中医医疗资源,要围绕如何保持中医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保持中医医院疗效、保持中医医院医疗特色做好“五道题”,包括做好顶层制度设计,提升三级医师查房、会诊、病例讨论的中医内涵质量,以及中医辨证论治准确率评价、疗效评价和处方点评工作;做好学科服务、学术、人才三匹配评价体系的建立;做好专科专病“三支持”政策(医保政策、物价政策、经费支持政策)的探索;面向疾病、健康、未来医学、优势病种,做好以行动为引领,如何建立团队、建立平台的探索;做好发挥学科群、学科体系作用。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