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宽街·战疫 | 我院流调队支援朝阳区疫情防控工作
发布时间:2022-06-24 作者:人力资源部

北京本轮新冠疫情已持续近两月,为配合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做好社会面的疫情流调工作,我院先后多次派出多名医务工作者支援丰台、昌平疾控的流调工作。6月10日,我院再次接到上级通知,分两批次,共派出14人支援朝阳区疾控,各科室克服自身困难,积极响应支援。

在接到第一批支援任务三个小时内,我院派出运管处郝晋、麻醉科周瑞玲、男科曾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刘声、医患关系部龚志忠、重症医学科曹祎菲、肿瘤科吕琦、研究所陈朝霞共8人火速到达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二批支援队员耳鼻咽喉科罗辉、眼科刘宇、风湿病科张婉婷、推拿科吴海峥、超声科李洋、研究所胡晶6人在凌晨接到通知后,11日早上八点也到达集合点,开启多天的闭环式疾控流调工作。

曾银、周瑞玲、吴海峥、李洋、刘宇在远端流调组工作。作为流调的第一道防线,队员需要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对风险人员等进行流调,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排查出风险点位及风险人群,从而为流调工作的后续环节争取时间划定范围。时间紧任务重,队员们不仅要打电话开展常规工作,还要应对流调对象的回电问询,安抚疏导流调对象的情绪。持续的言语沟通,不间断的任务接收,哪怕嗓子哑了也依旧没有停歇,疫情就是战场,远端流调争分夺秒。

陈朝霞被分配在风险点位组,需将远端流调组下达的任务派给现场组和消杀组,不断与企业单位等进行沟通,作为上传下达的关键中间环节,工作失误都会影响流调工作的全链条,24小时的“瞪眼班”,无休息日的长白班,丝毫不敢离开屏幕半步,生怕会发生点位变化,耽误后续流调工作。

郝晋、龚志忠、胡晶、张婉婷、罗辉、刘声、曹祎菲、吕琦在现场调查组,主要负责对风险人员居住和到访的点位进行现场处置。要根据点位情况、监控录像判定风险人群和封控建议、对环境、人员进行采样等。现场处置是流调工作中风险相对最高的环节,队员们需长时间穿戴防护服,要有较强的体力,更需精准的判别和默契的团队配合。24小时待命,任务一到随时出发,无论是冰雹大雨还是酷暑烈日,每次结束任务脱下防护服,汗水早就浸透了全身,但每位队员们都是兢兢业业、吃苦坚韧。我院流调队队长郝晋在工作中得到现场组专家认可被安排做为小组长带队执行任务,支援队伍中最年长的罗辉从不言累、冲锋在前,而且常常关注年轻同志的工作状态,安抚疏导大家的情绪。

每位流调队员都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深入各个“暴风眼”,如“狙击手”一般迎战新冠疫情。期间有过不被流调对象理解甚至埋怨,也有过连续奋战十余个小时的艰辛,但是没人有怨言,都为打赢这场防疫战而用尽全力。仍在流调一线的他们继续在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疫情终有止,盼君凯旋归。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