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中医医院冬奥保障医疗队中,肾病科申子龙、呼吸科刘锡曈、重症医学科邱佳雨、妇科白雪、肿瘤科高宠负责延庆酒店冬奥保障工作,他们用奉献和付出,零差错、零感染地圆满完成任务,使医疗保障工作做到“万无一失”。
1月30日,医疗队员们到达保障点后就投身到酒店改造中,确保各项工作不掉线、不断档,出色地完成了医疗器械、医疗物资、药品等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从搬运、清点、组装防疫物资,到摆放抢救箱药品,每个细节队员们都进行预判并做好预案,承担起酒店疫情防控、住宿服务和应急处置等多项工作。
使命:助运动员重返赛场
申子龙主要负责酒店隔离人员的转出,对于这些人员,统称为“客人”。在做好与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延庆卫健委、延庆冬奥村、签约酒店、120转运的沟通联络的同时负责信息整理上报工作。
“客人”转出的时间有时决定着他们是否能正常参加比赛,让申子龙最难忘的是那次的深夜转出。2月3日23:46分,他收到医疗组负责人信息,运动员安德(化名)已经有1次核酸检测阴性,第2次核酸检测结果将在2月4日凌晨1点左右出结果。如果结果是阴性,安德就可以解除隔离,重返赛场。而且2月4日8:00是赛前最后一次训练,如果错过,他就没有机会参加本届冬奥会了。
之前没有深夜转出“客人”的先例,流程能不能走,该如何走?都需要申子龙去落实。在请示后,上级明确表示,只要符合转出条件,就应该帮助运动员尽快转出。2月4日凌晨0:45,安德第二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符合转出条件。申子龙立即开始执行转出流程,在2:33终于走完程序,6:00顺利转出,目的地冬奥村。安德连连对申子龙和其他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奋战了一夜,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运动员可以顺利参加比赛,大家都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职责:成为“客人们”最熟悉的人
19天医疗保障任务,1000余次核酸取样。妇科护士白雪作为酒店唯一为全体红区、黄区人员进行核酸采样的工作人员,每日进出红区两次采样,俨然成为了“客人们”最熟悉的人。
“深感责任重大,更要谨小慎微。”白雪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每一次的采样、消毒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运动员来说,核酸结果直接决定他们是否能参加比赛,每个人对于核酸采样都非常重视,每次采样时都会被提问很多问题,我也尽自己所能为他们解答,缓解他们焦虑的心情。”
在酒店转入“客人”较多的那几天,每来一批“客人”,她都要进行一次采样,还要负责每位“客人”的信息录入工作,为避免出错,都要核对多次,每天从早上七点半开始一天的工作,待每日22:30信息组人员发送全部外宾信息表确认后,才能制作excel表格,23:00结束每日陆陆续续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客人们”对她的认可也深深地让她动容。她一直保存着一张A4纸,上面歪歪扭扭的写着中文的“谢谢你们”,那是一位意大利的运动员在离开酒店前专门写下送给白雪及所有工作人员的,寄托的不仅仅是一声声真挚的谢意,更是对医务人员们的认可和信任。
守护:事无巨细的照顾
“一开始我以为我们的工作是评估病情,随着工作开展,我发现我们除了医学的记录和判断,还要提供生活和心理上的全面照顾。”最令刘锡曈记忆深刻的是一家美国家庭:妈妈是运动名将,扶老携幼来参加冬奥会,不幸全家感染了新冠。刘锡曈在每个班次和队友们配合,定时将妈妈挤出的母乳传递到小宝宝的房间。考虑到宝宝才1岁不能清楚表达,刘锡曈在问询症状时格外关注宝宝的情况,每次都会非常详细地询问家长宝宝是否出现不适。在工作组的悉心照顾下,全家核酸转阴,妈妈在比赛前一天重返赛场,获得了银牌。
“整个团队为帮助一家四口,竭力完善其生活保障,是源于大家奉献于奥运的精神和觉悟。”说到这,刘锡曈眼神里闪烁着光芒:“我们只是冬奥保障团队中的一支队伍,还有无数为冬奥顺利举办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同道一起努力,践行着本届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口号。”
惊喜:难忘的冬奥面孔
对于重症医学科护士邱佳雨来说,参加冬奥保障工作中最难忘的是一幅幅具体而生动的面孔,有不满2岁的宝宝每次见到她时天使般的笑容,也有急切期盼核酸结果的运动员焦虑的面孔……这些面孔虽然大多没有出现在冬奥转播的电视画面上,但这些面孔背后多姿多彩多文化塑造的灵魂更让邱佳雨记忆犹新。
壬寅虎年正月初一,邱佳雨走到客人房间门口,刚想敲门,突然看到门上贴了一张纸条,纸条上规规矩矩,一笔一划,用彩色水彩笔写了四个大字“新年快乐”。那四个字每一笔划都力道一样,笔画间距时宽时短,像小孩子初学写字,带着一笔一划的认真,和初次落笔的生疏。此时,闷热的防护服里,N95口罩紧勒的脸上是一张惊喜的面孔,灿烂的笑容,一切疲惫和辛苦都在这一刻融化成一股暖流,流淌在邱佳雨的身体里。没有人看到这张惊喜的面孔,包括邱佳雨自己,但是这张惊喜的,有着灿烂笑容的面孔绽放在每一位为冬奥贡献力量的中国人的脸上。
温暖:来自患者的问候
2月4日,高宠进入延庆酒店执行保障任务。询问症状、测量生命体征、发放食物……第一个班次在循环忙碌中结束了。“酒店24小时提供服务,我们4小时一个班次,有时客人多起来,可能一天上两个班。”高宠说,“虽然酒店保障工作发挥医学专业的机会比较少,不过看着入驻的运动员或者随行官员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尤其是离开时一句句不太熟练的‘谢谢’,感觉我们在这里付出的一切都意义非凡。”
”2月17日,酒店入住“客人”清零,经上级安排,高宠转移到另一酒店继续执行冬残奥会的酒店保障工作。这期间,和他微信联系最多的不是家人,而是医院的患者。高宠的患者大多是肿瘤病人,大家住院时得知他执行冬奥医疗保障任务,或是打电话,或是发微信,询问他冬奥工作怎么样?一定注意防护,注意安全!同时也咨询一下自己的病情,希望他能早点回来,大家都挺惦记他。看着一条条信息,听着一句句问候,高宠心里暖暖的,更加坚定了做好冬奥保障的信念。
作为冬奥会医疗保障队伍中的一员,队员们倍感自豪和骄傲,他们也将续写冬奥精神,在奔向未来的路上心如赤子,逐光前行。
供稿:冬奥保障医疗队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