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叔(化姓)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外院冠脉介入治疗未能成功,心脏超声显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室心尖部室壁瘤形成,心脏泵血能力严重受损(EF值仅35%)。综合评估手术风险过高,医院建议其保守治疗。辗转多家医院,胸闷气短如影随形,日常活动受限如同沉重的枷锁,保守治疗并未能驱散笼罩在患者和家人心头的阴霾。他们怀着最后的希望,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可能。
精准评估 迎难而上
面对这颗被多家医院判定为“手术禁区”的心脏,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团队立刻组织多学科协作会诊,结合病情报告、检查资料及治疗经历。发现患者心肌脆弱、EF值低下、室壁瘤,术中可能会出现循环崩溃甚至心脏破裂,手术风险确实很高,但主任医师李爱勇也看到了希望:患者较为年轻,身体基础不错、强烈的治疗意愿以及家属无条件的信任,都是手术有力的支撑。
中西医协同 固本培元
在决定尝试再次介入手术之前,团队并未冒进。在心血管科主任尚菊菊领导下,心血管科团队精心设计了一套中西医结合的术前“强心固本”方案:在规范的西药治疗基础上,巧妙融入中医辨证施治,运用益气活血、通络化瘀之法,旨在改善患者整体状态,增强心肌耐受能力,为即将到来的高难度手术筑起一道“防护墙”。
攻坚克难 打通“生命线”
充分准备后,一场与时间赛跑、与风险博弈的介入手术开始了。冠脉造影清晰显示:前降支100%闭塞、回旋支60%狭窄,右冠50%狭窄,而关键的前降支存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导丝通过严重钙化、扭曲的闭塞段异常艰难,手术室里气氛凝重。李爱勇带领团队最终成功开通了闭塞的前降支,在IVUS指导下,一枚支架精准植入,瞬间恢复了这条最重要“生命线”的血流。
重启心门 锦旗致谢
术后,患者胸闷气短明显缓解,活动能力显著提升。复查显示心脏功能有改善迹象,患者和家属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康复出院那天,他们将精心准备的锦旗送给心血管科团队。“医术精湛除病痛,医德高尚暖人心”,这14个字不只是对医术的肯定,更是中西医携手让患者真切地看到希望的一次见证。
生命至上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本例高危复杂冠心病患者的成功救治,是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践行“生命至上”理念的又一次写照,面对被判定为“手术禁区”的危重病情,团队仔细评估、大胆创新,结合中西医优势及多学科的紧密配合,最终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为绝望中的患者及家庭重新点亮了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