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中医医院核酸检测方舱诞生记
发布时间:2020-07-06 来源:健康报

6月28日上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喉科门诊,一位患者引起了接诊医生的注意。患者自述嗓子疼、CT片显示肺部有阴影。新冠肺炎?医生心头一紧。采集咽拭子标本,询问流行病学史……一小时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报告出炉,阴性;无疫情相关风险接触史,警报解除!

“能这么快做出反应、排除险情,得益于我们建成了北京地区中医院内的首个集成式核酸检测实验室,配备了快速核酸检测仪这个‘新武器’。”该院副院长刘东国说。

有阵地才能上主战场

“类似情况不是第一次遇到。”刘东国回忆,今年年初,该院医生在接诊时碰到高度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经询问有武汉相关接触史,“当时没设发热门诊,没有核酸检测能力,只能取样送其他机构检验,被动等待结果”。后来,该患者被确诊为北京市第4例新冠肺炎患者。

虽然全程处置及时、规范,未造成院感,但在等待检验结果的时间里,刘东国琢磨很多:“虽然中医医院不设发热门诊、没有核酸检测能力似乎是常态,但疫情发生时,细菌和病毒并不会因此绕着走。没有这些,医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近乎是‘裸奔’,安全难以保障;染疫患者无法第一时间明确诊断,更别提治病救人了!”

当时,身在武汉的该院院长、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刘清泉也颇有感触。在武汉,三甲综合医院原本都设有发热门诊、负压病房,几乎都具备核酸检测能力、传染病重症危重症救治设备和能力。而这些对于中医院来说,大都需要从零新建。身处京鄂两地的两位院领导沟通后,形成了高度共识——中医院也要建自己的发热门诊和核酸检验实验室。

“在武汉,通过中医药的诊治,证实了传统医药在应对传染病时的价值。但作为中医院的管理者,也要认识到中医医疗机构在应对传染病的专门性设置、设施、设备等方面储备不足。”刘东国说,中医药要在应对公卫事件中走上主战场,中医医疗机构有责任建起施展能力的阵地。这是此次疫情进入常态化后的实际需要,也是中医院积极进取、增强显示度的实现路径。

软硬件都不能“掉链子”

from clipboard

确定目标后,接下来就是快速落实。要建发热门诊,就得有PCR核酸检测技术;要建检测实验室,占地小的集成式方舱最快、最实用。前期论证、做计划,4月底他们向上级主管部门提申请。5月初批复后,该院医务处多次召开论证会,带领相关科室人员到兄弟医院调研,掌握方舱实验室建设要求;同时做好实验室审批全流程的申请、组织准备、迎检、协调等工作,开展技术培训与考核,确保入舱人员的工作安全。医学工程部组织对设计方案、集成式实验舱、实验室设备及检测试剂等进行审核论证,启动购买绿色通道。总务处加班加点,改建院区场地。6月8日,方舱实验室抵达,医学工程部连夜开始安装、调试设备、信息系统连接……6月18日,实验室通过验收,获得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质。

“硬件上马的同时,软件和人才要跟上。”刘东国介绍,该院原来就有的实验室虽然不具备新冠核酸检测条件和资格,但在后备人才的培养上从没落下,“只要是提升医技能力的相关培训,都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其中一部分人前期就已经具备PCR检验师资质”。今年上半年,检验科又选派技术骨干分批参加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规范化培训,举办“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新冠实验室生物安全和个人防护”“个人防护现场演练”,梳理工作流程、制订应急预案。目前,检验科已拥有19名PCR检验师。

方舱建成后还有更长的路

从6月20日投用至今,该院核酸检测方舱的检测能力稳步提升。“目前是24小时不歇机,按照单样本算,每天能完成3000份的检测量。6小时~12小时内出报告。”刘东国介绍。此外,对于新冠肺炎疑似病人以及急诊、危重、需要应急手术等需要尽快排除新冠风险、紧急救治的病人,该院还专门购置了一台快速检测设备,40分钟出报告,尽量减少高风险病人等候时间。

按照该院的规划,核酸检测方舱的运行只是第一步。在该院急诊楼北侧、核酸检测方舱西侧,一栋新改建的发热门诊楼正在紧张规划设计中。刘东国透露,这个新楼建成后占地1800平方米,在留观区域专门设计了负压病房和负压抢救间,“是符合传染病救治的完整、高标准的发热门诊”。

来源:健康报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