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信彬:中医人才培养需建独立体系
发布时间:2015-11-08 来源:新华健康

新华网11月8日电(王坤朔)作为我国独特的传统医药体系,中医药具有很多优势。“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中西医并重,国家近年来发布了多项利好政策推动中医药发展,但也有不少老中医感慨“中医最大的危机是后继乏人”,人才问题掣肘中医药发展。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信彬在做客新华网“十三五”院长论坛时表示,建议国家根据中医独有的理论体系和特点制定独立的人才培养、评价和晋升体系,促进优秀的中医人才脱颖而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信彬做客新华网。新华网 杨锘摄
中医药治疗肿瘤独具优势
近年来,我国癌症呈现发病率、死亡率、年轻化“三线”走高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传统中医药,在很多疾病包括肿瘤的防治方面颇具优势。
作为中医肿瘤防治专家,信彬表示,中医药的尽早介入对治疗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建议在西医诊断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肿瘤。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各自都是完整的医学体系。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辩证论治。面对肿瘤不必谈之色变,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信彬说,传统医学要求人们尽量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尽量早发现早治疗,并尽早进入中医,而不要等肿瘤走向晚期或者放化疗无效后,再来寻求中医的治疗。
信彬表示,中医治疗肿瘤要结合全身的症状,而不是采取单一的治疗模式。“例如肺癌,要采取分型治疗,中医要考虑到气阴两虚等等几个类型,结合个体的症状进行辨证的论治。中医对于肿瘤病人的康复和放化疗引起的副反应很有特色优势,对提高化疗的敏感程度和人体的免疫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彬说。
“师带徒”是培养中医人才的重要方式
尽管中医药具有独特优势,但也正如一些老中医所担心的,中医优秀人才的缺乏和断档将会成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
信彬认为,要解决中医药人才问题,首先要改革人才培养制度。“建议国家主管部门结合中医的理论体系和特点制定出评价体系,而不能以SCI论文和重大课题评选职称等来衡量人才,这样才能保证中医人才不是按照西医的办法和标准去评判。中医应该有自己一套比较科学、严谨、有特色的体系,来保证中医人才的培养,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机会脱颖而出,成为名医,成为国医大师。”信彬说。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都认为老中医经验更丰富、开方更准,这也是“国医大师”备受推崇和尊敬的原因之一。谈到如何培养新一代“国医大师”,信彬表示,人们谈到的“老”、“大家”、“大师”等,不是单纯的年龄界定和概念,“老”一定是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特别是中医传统的理论基础,同时富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才能成为人们观念中的老中医。
信彬表示,北京中医医院在中医人才的培养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对人才采取学院教育和“师带徒”的双向培养方式。在中医院校获得规范化的培训后,师带徒的“师承”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中医人才教育培养方式。“团队带团队”则是北京中医医院独创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年轻医生在有一定临床经验之后,为他们配备由名老中医组成的团队,进行3—5年的“传帮带”,使得老中医的经验得到传承和发扬。
中医药发展要注重规划
明年是“十三五”的启动之年,北京中医医院也将迎来建院60周年。信彬表示,在“十三五”期间,中医医院将在学科建设上按中医院的特点,开设一些重点学科论坛,如肿瘤科、皮肤科等。在专科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的传统特色制剂,提供一些中医特色的专病门诊,这项工作按照医院计划正在积极推进。在人才培养上,通过学院教育、规范化培训、团队带团队,再加上“师带徒”等多种途径进行培养中医人才。
对于中医药在“十三五”期间的整体发展形势,信彬表示,中医经过了几千年漫长的发展历程,今后的发展更需要注重规划。“十三五”期间要打好内涵建设,打好人才基础、学科基础和中医药特色制剂基础。“要注重中医的临床特色,为患者解决痛苦是中医临床实践科学的基础,要抓好临床建设,抓好临床疗效的判定,让患者感受到传统中医延续数千年的特色优势疗法。”信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