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到15日,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2024年中医药文化交流培训”在北京举办,此次培训以“中医药文化科室建设”为主题,旨在深入挖掘中医药的科学、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培养具有高水平中医药文化传播能力和人文关怀素养的专业人才。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处处长赵玉海作大会致辞,以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络为例,在经典与哲学的思考中透视中医药文化精髓。
为表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在中医叙事医学临床实践工作中的引领作用,赵玉海代表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为我院颁发了“北京中医叙事医学临床实践指导中心”匾牌,副院长郭伟接受匾牌。
本次培训内容涵盖了中医医学人文教育思维构建、医学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中医药人文科室建设以及新媒体平台的运营规则与机制等多个方面。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研讨交流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式,专家们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培训期间,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登台授课,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吴金鹏教授讲述了《讲好本土中医药故事:基于地方志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发掘与传播》,中国中医科学院杨秋莉教授分享了《中医诊疗思维的叙事医学实践在心身疾病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的马建强教授分享了《AI、Chatgpt与PPT的未来之路》。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李飞副教授用人类学研究方法来促进叙事医学的本土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郭伟副院长讲述了《中医叙事医学临床实践》、医患办李欣慧讲述了医学人文为基础的医患沟通,北京安贞医院米玉红教授分享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诊疗中如何在追求技术“刻度”的同时兼顾人文的“温度”。
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文学院李远达副教授和朱建强助理研究员培训了叙事医学在中国的发展、叙事医学细读理论和实践。北京中医医院心身医学科卢伟主任医师分享了《中医叙事医学平行病历》。在为期半天的细读工作坊中,李远达、朱建强、卢伟、梁琳、李阳、高倩倩和刘尧等引导与会人员进行了《红楼梦》经典叙事文本阅读和评议、临床案例平行病历细读和分享活动,大家分组讨论,积极参与。
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文学院院长郭丽萍教授带来《叙事医学,让医学更温暖》,北京中医药大学熊益亮教授讲述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陈旭岩讲述了《四化(规范化 科学化 专业化 人文化)医师的培育》,人民网人民数据品牌传播部主任岳禹宁分享了新媒体行业规范和运营要点,抖音医疗健康运营经理乔博才讲述了抖音平台的运营规则与机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段晓华讲述了《中医药文化涵养医德医风》,讲座涉及医学人文教育、医学人文关怀、中医药叙事医学发展等多个角度,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和思考。
此次培训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会者们纷纷表示,通过参加此次培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同时,他们也表示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此次培训的成功举办,不仅体现了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高度重视,也展示了中医药文化建设及叙事医学实践在现实中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随着中医药文化的不断传播和推广,中医叙事医学临床实践的不断落地,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以叙事医学为抓手,带动中医药文化不断提升,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