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宽街·精神 | 人物篇|李敏:我们是“乘凉者” 更要做好 “种树人”
发布时间:2023-05-08

年轮刻录步履,时间标注方位。北京中医医院已经走过了67年的历程。奋斗与探索、成长与蜕变、惊喜与惊艳,从1956年到2023年,从无到有,从优秀到卓越,一代代宽街人在千回百转中奋勇前行,在千磨万击中艰苦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另人瞩目的成绩。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北京中医医院建院67周年之际,“宽街·精神”专栏将通过一个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一排排光芒闪耀的足迹,与您一起汲取宽街人继续前行的精神力量,携手再续华章。

“好好干,一定要重现你老师做儿科主任时的科室辉煌!”时至今日,李敏依然记得接过儿科主任聘书那天,刘清泉院长的嘱托。

2015年李敏担任儿科主任,是儿科第九任主任。说起儿科的历史,李敏感慨地说,“1956年医院成立之初,就设立了儿科,祁振华老中医是我们儿科的首任主任,当时科室还云集了杨艺农、周慕新等享誉京城的儿科名家。196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大流行,儿科临危受命,由首批“西学中”学员温振英带队,率先在全国开设首个中医儿科急性传染病病房,收治脑炎患儿。当时由院内外温病专家组成专家小组,由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医生及具有多年护理经验的护士组成医疗团队,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优势,除急救外一律不用西药,单用中药内服,或加用针灸、推拿等外治法进行治疗,创全国先例。3年来收治的所有乙脑患儿,除1例24小时内死亡外,其余全部治愈,无一例留有后遗症。1979年温老担任儿科第三任主任,科室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当时,儿科病房有50张病床,收治患儿病种除了常见的呼吸、消化系统疾病,还包括小儿肾病、血液病等疑难病种。同时成立儿科教研室,负责北京中医学院儿科临床教学和带教实习。温老带领科室独立主持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血液病、小儿腹泻和捏积等科研课题,获得部级、市级和局级等12个奖项,同时还研治了醒脾开胃、健脾益气、养阴益气、健脾开胃、润喉清咽等医院制剂,效果显著,沿用至今……”

科室的历史和成绩历历在目,作为儿科名医温振英的学生,新一任儿科主任,李敏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传承儿科前辈的学术精华,融合中西医优势,发展、建设科室优势病种,培养人才梯队……李敏一步步谋划着科室未来的发展。

扩大治疗病种 提升救治能力是科室发展首要任务

“近些年,儿科在冯氏捏积、小儿推拿、针灸、穴位贴敷等外治法上发展很快,也取得了很多成绩。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扩大治疗病种范围,提升疑难危急重症的救治能力”李敏说,结合近些年儿童疾病谱的变化和科室诊疗优势及发展方向,划分了科室亚专业,如呼吸、消化、精神-神经、内分泌、过敏性疾病以及小儿情感障碍、小儿康复等。为了提升各专业组中西医综合诊疗能力,科室有计划地派医师到综合性医院儿科或者儿童专科医院进修学习。

2017年,儿科主治医师李晨到北大六院进修儿童精神-神经专业。她说:“我们都是带着目的和任务去的,回来都要应用到诊疗工作中。通过学习,我对于抽动症、多动症、焦虑、抑郁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尤其是西医的诊治,以前只是简单了解,现在对于小儿精神-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能够中西结合治疗此类疾病,现在科室还开展了儿童心理测评,帮助评估患儿的精神心理情况,更有助于疾病的诊治。”

“近年来,我们走出去学习,也邀请专家讲课,交流临床经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演示治疗手法……通过学习,医生提升了诊疗能力,科室治疗病种也随之增多。我们开设了小儿慢性咳嗽、哮喘、抽动症、便秘等8个专病门诊,还开展了肺功能检查、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脑电图、睡眠呼吸监测、心理测评等检查,让患儿在这里得到全流程诊疗。”李敏说。

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我们必做的功课

治疗病种增多了,对医师的要求也更高了,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科室,也是每一名医师的必修课。多年来,儿科一直坚持小课堂学习,不断深化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将精髓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2019年,科室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创新拳头工程为依托,开展挖掘整理燕京中医儿科名家学术经验的工作。“我们把科室、图书馆或者个人藏书,只要有关儿科疾病诊疗的我院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是病例例分析等资料统统收集起来,再整理成册,发给每个亚专业组。各专业组重点研究涉及本专业的名老中医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将其中最精华的内容整理出来,作为经典案例在科室分享。这样,大家学习到的都是学术精品,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李敏骄傲地说,通过学术经验的整理,科室不仅组织编写了北京中医院多位名老中医临证精要书籍,还联合北京多家中医医院、综合医院的儿科、儿童专科医院的中医科编写出版了《燕京儿科百年传承》一书,同时,《燕京儿科名老中医临证精要》目前也进入审稿阶段,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版发行。

“67岁”按摩室 圈粉几代小患者

“儿科按摩室是我们科室传承和创新的典型代表。”李敏说,“建院之初,享誉京城的‘捏积冯’第四代传人冯泉福老先生来到医院,成立了儿科捏积室。67年来,我们的按摩室不仅传承冯氏捏积疗法,还学习、引进其他流派的技术,形成了具有中医医院特色推拿疗法。”

伴随儿童疾病谱的变化,儿科按摩室不仅治疗疳积、厌食等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还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性发热咳嗽、遗尿、抽动障碍等呼吸系统、泌尿、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发挥作用。其中,推拿疗法,在外感发热、肺炎、小儿支气管炎等急症治疗中,和内服药物配合在一起,临床效果非常好。

小小的按摩室,虽然面积不大,按摩医师可都是 “高手”,他们既有学习推拿按摩专业的,也有儿科专业的医师。“会推拿,也要懂儿童生理病理特点;精通儿科学,也要会推拿。这是我们对科室医生的要求。”李敏说,“推拿按摩也讲究辨证论治,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适宜的按摩部位及手法。推拿医生学习小儿生理及病理特点,有助于提高他们辨证论治的水平。儿科医生,在熟知儿科疾病特点的基础上,学习按摩手法,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儿科学和推拿学的交叉,促进了按摩室的技术融合,提高了医生团队的整体诊疗水平。”

小儿推拿按摩效果很好,但它也存在局限性。李敏在临床中发现一些大孩子,尤其是6岁以后的孩子,肌肉、脂肪含量,以及骨骼的生长变化都会影响小儿推拿的效果。相对轻柔的背部和手部按摩等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治疗需要。因此科室将成人脏腑点穴按摩引入到小儿按摩治疗,扩大按摩治疗范围,为更多孩子解除病痛。与此同时,科室还引进针灸推拿专业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充实科室的科研实力,利用现代研究方式,证明小儿推拿等外治法的疗效。

除了解决小儿常见疾病,推拿外治法与中药、针灸等治疗联合使用,还能解决不少疑难病症。“今年3月,我们病房收治了两名甲流坏死性脑病后遗症患儿。”李敏说,住院期间孩子除了内服中药,针灸治疗之外,还进行小儿推拿及康复治疗。中药调节身体整体机能;针灸刺激经络的畅通,推拿进行脏腑调理,康复手法的应用有助于孩子肢体功能的恢复。综合施治下,两个孩子都有明显好转,家长看着孩子的显著变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中西融合 建立中医儿科医疗体

2017年6月28日,北京中医医院与首都儿科研究所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中医儿科医联体”,李敏被聘为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自此以后,李敏的工作从“忙碌”变成了“更忙碌”。连续五年,每周6天工作日,奔波于两院之间,出诊、查房、会诊、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李敏的工作还不止于此,她积极协调两家医院的医疗优势,中西融合,不仅为患儿提供最佳的治疗,同时也为两院医生的进修学习搭建平台。

“我们各亚专业组的医生都到首儿所相应的科室进修学习过,不仅提升了西医诊疗能力,还能看到很多疑难、危重病患儿,学习危急重症的治疗方法。”李敏说,“儿研所中医科的医生也可随时来北京中医医院进修学习。我们把宽街中医儿科优势引入到首儿所,像中药汤剂以及我们最具特色的小儿推拿、针灸治疗,在首儿所起到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首儿所中医科建立了温振英名老中医工作室分站,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让年轻医生有机会跟名老中医学习。

“取长补短,中西协同,让患儿得到最优质的诊疗。”这是李敏始终追求与努力的方向。首儿所新生儿病房常常遇到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虽经过常规的西医治疗,纳奶量仍上不去,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并且迟迟出不了院。新生儿病房的医生邀请李敏会诊,她仔细查看孩子情况,提出为孩子进行辨证基础上的小儿推拿治疗。李敏欣慰地说:“首儿所中医科医生都在宽街中医医院儿科按摩室进修过,推拿手法非常纯熟。我们精准辨证,加上娴熟的推拿技术,这些早产儿在中西联合救治下恢复的很快,基本上治疗一周左右即腹胀缓解、纳奶量增加,很快就能出院了。”

在忙碌中不断进取,在进取中逐渐成熟。每一份耕耘,每一份努力都是奔着实现“重现儿科辉煌”的目标前行。几年下来,李敏和爱人、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今天忙,不回家吃饭了。”她知道,家人多么希望团聚,但她告诉自己:每一个医生的家庭都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面对医院里的患儿,面对科室的建设和发展,也唯有坚持。

她说,一代代儿科前辈殚精竭虑,无私付出,培育了中医儿科这棵大树。自己和同事们是“乘凉者”,现在她们的奋斗和努力是为了更好地做一名“种树人”,传承学术精髓,培养儿科人才,使中医儿科变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保护更多的孩子,让他们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