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院区小郎中如是说
你们放心在一线战“疫”
家里交给我们,放心!
大疫当前,北京中医医院组建“宽街小郎中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突击队”,300余名青年职工踊跃报名,无论是在与病魔斗争的抗疫一线,还是在与时间赛跑的保障后方,宽街青年勇挑重担,刚毅果敢,彰显了“白衣胜雪,舍我谁当”的青春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提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你们安心在一线战“疫”,家交给我们看,放心!”这是留守医院大本营的宽街青年医护们作出的郑重承诺。认真学习总书记的回信后,宽街小郎中们倍受鼓舞,让我们通过文字感受他们的学习心得吧!
门诊团支部 董燕婷
我是急诊科的一名护士,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使本就十分忙碌的急诊科,任务变得更加繁重。在这期间我负责分诊流调工作,是与病人接触的第一个人,必须认真详细的了解病人的旅游时居住时以及接触史。在正式上班的第二天上午就接到门诊的电话:“有一个19岁的男孩发热,有咳嗽的症状的疑似患者,马上启动应急预案。”我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隔离间取咽拭子、热药,看着男孩焦虑又虚弱的面容,我又走过去轻轻和他交谈,舒缓他的心情。身着全套防护装备6个小时下来,我才真正体会到奋战在武汉一线的医务人员的艰辛,他们不畏风险迎难而上的决心与毅力令人敬佩!今后,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
临床第一团支部 刘梦鑫
我是一名入职不久的肾病科护士,疫情爆发后,我留守普通病房,深知普通患者同样需要医护人员的守护,更需要做到零感染!疫情期间病房工作相对轻松,给了我充分的学习时间,很快我熟练掌握了腹透机操作、血滤等相关知识,填补工作的短板。我将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教诲,坚信通过我的不断努力,很快就能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护士!
临床第三团支部 李牧婵
我是一名“90后”党员。记得17年前“非典”的时候,我还是一名小学生,17年后的今天,我已成为一名青年医务工作者。由于年资尚浅,此次没有参与到抗疫一线战斗中去。但是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团干部,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在这个特殊时期为祖国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为分担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积极响应市卫生健康委的号召,我参加了社区防疫值守,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为每位出入小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查看出入证,并对本小区返京人员进行登记。“90后”的我们现在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会紧紧握住时代递出的接力棒,为祖国做出最大的贡献。
临床第三团支部 温妍
17年前非典疫情我们多是懵懂的见证者,如今却已然成为战“疫”的主力军。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我们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人。作为针灸科的一名护士,虽然这次没有被安排到前线支援,我仍感觉自身的责任重大,持续进行防疫知识的学习,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严格执行防控措施,守住我们的阵地。相信所有的青年医护工作人员一定都像我一样,愿意为抗战疫情贡献出自己的每一分力量。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我坚信,前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后有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决心,充分发挥我们青年人的热情与力量,坚定信心、不负韶华,定能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临床第二团支部 王亚楠
2020年有一个不平凡的开端,在病毒肆虐时,白衣战士们毅然逆行、奔赴战场,很多90后的青年骨干用自己的专业践行了当代卫生健康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很多同事、朋友奔赴战役一线,他们的热血和激情深深的触动了我。未能入选奔赴前线,我虽有些失落,但是我从思想到行动上时刻备战。留守本职岗位,更要认真落实每一项防控措施,保证患者、同事及家人的安全,做好小范围的科普教育,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院党委、团委号召下,我更是义不容辞报名参加献血,希望能付出多一点,救治更多的患者。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我们时刻准备着,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用必胜的决心、科学的方法、无私的信念战胜新冠肺炎疫情!
皮瘤研团支部 蔡一歌
我是北京中医医院皮科的一名青年医师,也是院团委宣传委员。在整理我院支援武汉抗疫前线青年的采访稿时,大家同仇敌忾与病毒抗争的斗志,大家义无反顾冲到前线的决心,大家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凝聚力,大家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精神,大家面对困难咬牙坚持的信心,真的让我动容。认真学习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青年的回信后,我欢欣鼓舞,为蓬勃成长的新时代青年感到由衷的骄傲。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峻的考验我们挺住了,作为一名青年医生,未来我会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教导,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继续拼搏奋战。
门诊团支部 姜红
习近平总书记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我是门诊服务中心的一名“90后”青年护师。门诊服务中心工作在医院的最前沿,全天守候医院安全的第一道门户,履职在最险处。门诊服务中心年轻人比较多,我们每天清晨6:30提前准备穿好防护装备,6:50到达预检分诊处,顶着寒风守在门口,没有人有一句怨言。门诊大厅人流如梭,非常时期也有日均2000-3000人次的门诊量。我们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位入院者的体温测量,流行病学史的询问,答疑解问……虽然这些工作看似简单,责任却非常重大。遇到不配合的患者,受委屈与被误解更是家常便饭。一开始还会偷偷抹眼泪,想不开,但是时间久了,大家都能包容起患者的“小脾气”了,一个深呼吸后,依然热情饱满地继续服务。作为新时代有担当的中国医务青年,医院门诊的安全,我们来保驾护航!
文字:北京中医医院北京院区医务青年
编辑:刘岩 王莉 马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