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宽街·动态 | 厚德载物 博采众长——北京中医医院第六届“厚•博”中医药青年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08-12 来源:宽街小郎中微信公众号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团中央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精神,提高青年科研水平,促进青年学术交流沟通,由北京中医医院团委、北京中医医院科研处、北京市中医药研究所、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平谷医院、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厚·博”中医药青年学术沙龙于8月10日拉开帷幕,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

北京中医医院党委书记董杰昌,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清泉,党委专职副书记温淑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程军,党委委员、副院长刘东国,北京中医药研究所副所长李萍,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执行院长刘宝利现场出席本次活动。党委委员、副院长王大仟,党委委员、副院长徐春军,党委委员、副院长、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执行院长杨国旺,北京中医医院平谷医院执行院长牛晓暐,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执行院长徐佳线上出席本次活动。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药研究所、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延庆、平谷、怀柔医院职工及学生共计530人线上报名参加本次活动。

董杰昌致开幕辞,他表示要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中医药科研工作要不断深入,这有利于传统医学的传承与创新。青年医务工作者要在工作中深入临床,充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情况,在临床中寻找科研思路,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中医药青年科研人才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在学术交流中增长知识、挖掘重点、提高创新性,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相信青年科研工作会越来越好。

刘清泉结合自己抗疫的亲身经历,为参会青年作题为《基于疫病救治谈中西医融合,创“中国医学”之思考》专题报告。他从应对疫病中西医“同理、异治”、从中医视角谈现代急救技术以及从1例新冠危重症救治谈中西医融合之优势三方面进行报告,希望青年科研骨干通过“厚·博”中医药青年学术沙龙平台提高科研水平,将中西医融合,更好地造福患者。

会上,来自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药研究所及4家托管医院的15位青年才俊,依次分享了他们在学术传承和科研工作中的亮点和难点,展示“厚·博”中医药青年在科学研究领域前沿的学术成果。

本次活动邀请北京市中医药研究所副所长李萍教授、中医杂志社社长刘国正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李志刚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科研处处长肖诚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教育处处长高铸烨教授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副处长郭淑贞教授对十五位青年人才从汇报课题的选题、研究思路、研究的规范性、亮点、创新点及演讲者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点评。

专家组组长李萍指出,参加本届“厚·博”沙龙的15位青年骨干立项新颖,选题独到,演讲内容丰富,创新性强,从临床出发,最终研究成果服务于临床,真正为患者解决了实际问题,展现了青年中医药人优秀的科研水平。“厚·博”中医药青年学术沙龙体现了我院对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优秀的青年科研人才参与到沙龙中来。

温淑兰对活动进行总结,表示“厚·博”中医药青年学术沙龙成功举办了6年,已成为专业性强、备受青年人喜爱的特色品牌活动。“厚·博”中医药青年学术沙龙为青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和沟通交流的机会,要持续举办下去,不断引领青年积极参加学术交流。青年中医药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要为中医药与现代医学不断融合创新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厚德载物,博采众长,“厚·博”中医药青年学术沙龙旨在为青年搭建一个自由、平等的学术交流平台,在整个医联体中营造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更是新时代开展群团工作的积极创新。通过常态化的线上线下活动,在医联体青年中间形成自发的学术讨论和科研意识,活跃中医中药青年人才的学术思维,开拓科研思路,提升科研水平,更好地为中医临床服务。北京中医医院团委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为青年人成长成才创造更多的历练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