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公布第四届“首都国医名师”名单。我院11名老中医药专家荣获“首都国医名师”称号。首都国医名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托起文化自信与伟大复兴的民族梦想。他们在几十年的从医经历中,始终坚守着“大医精诚”的理念,坚持文化自信,传承着以燕京医学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
我院将继续坚持发挥中医药在医疗领域的独特作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优化人才培养,薪火相传,为首都人民健康提供优质服务。
“首都国医名师”专题将系列报道我院第四届首都国医名师,以此向他们致敬,向他们祝贺!
首都国医名师——王家骥
王家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燕京王氏医学的第三代传人,自幼随祖父王石清、父亲王少清学习中医,深得家传。
从事中西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学验俱丰。在“医贯中西”理念指导下,于上世纪80年代和其他老前辈共同筹划创建了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曾任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第五届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第八、第九届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精神卫生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疑难病研究会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会长。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王家骥名医传承工作站传承导师。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五好职工等称号。
屡起沉疴 救急症于即时
王家骥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危重症与内科杂症,对暴喘、眩晕、郁病、脾胃病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屡起沉疴、效如桴鼓。临床危重患者经王老救治常转危为安。
有一次重症病房收治一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吸痰后出现呕吐,随即出现喘促明显,张口抬肩,烦躁汗出,病情危笃。王家骥会诊后,结合患者脉症,考虑为肝胃冲气上越所致暴喘,以《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参赭镇气汤加减疏方,服药当日患者病情即转危为安,后在王家骥多次指导下,该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王家骥在急诊常用外治法治疗内科常见病,如利用维生素B12注射液在翳风穴注射治疗眩晕病;小剂量青霉素肺俞穴封闭治疗肺部感染;针刺十宣、十二井穴针刺放血治急性昏迷病人。他主持研制的清感合剂、眩晕宁合剂,清热止痢合剂、气喘气雾剂、菊香清咽合剂等制成院内制剂,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从清感合剂化裁而来的散寒解热汤、祛暑饮等作为急诊科协定处方,用于临床,深受患者好评。此外他曾主持创立了北京中医药学会精神卫生事业委员会,并任首届主任委员。
医贯中西 辨证简便抓核心
在前人基础上,王家骥与时俱进、创新发挥,逐步形成了以“医贯中西”为核心的学术思想体系,主要包括:①急诊医师应医贯中西。急诊医学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学科。病情特点是急、重、变化快。临证需具备扎实的中、西医基本功,提高应变能力,才能做到诊断准确,治疗恰当。②辨证简便抓核心。将整体观点作为治疗疾病的出发点,临证注重整体观念,抓主要矛盾。各脏腑之间是相互依托、相互影响的,急诊遇见的病症是动态发展变化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变,一定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主攻主证、次证兼之。③急诊需建立“万病皆生于毒”的理念。无论感染性疾病和脏腑病皆由内、外毒所致,由此展开中医急诊医学理论探讨。④治疗慢性病当调和气血。气为血之帅,气行血行,“万病皆生于气”。在心理疾病、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治疗中尤其重要。⑤脾胃乃后天之本,任何疾病均应顾护脾胃:脾主升清将五谷精微输布全身,营养脏腑。“胃主和津”、“得胃气则生,失胃气则亡”。在急、门诊的治疗中要重视保护脾胃。
授业解惑 薪火相传育后人
王家骥在科研上也卓有成就,主持的科研项目:眩晕宁Ⅰ号治疗120例头晕患者总有效率为90%;感冒清热合剂Ⅰ号治疗73例外感高热患者中,退热时间最短为3小时。24小时体温恢复正常者占79.45%。对于消化道溃疡患者,平均服止血粉5.7天,大便潜血阴转,最短两天阴转。
在古稀之年,王家骥仍坚持查房,授业解惑,对科室存在的疑难危重病例进行分析、梳理,提出自己的诊治思路。作为王家骥名医传承工作站传承导师,培养本院及外院传承弟子10余人,弟子中多数已成为科室骨干。传承团队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涉及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及舌脉特点、外感热病治疗、郁病治疗、外治法治疗急性痛症等。
供稿:继教办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