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姚卫海:用“数字社工”赋能基层智慧治理
发布时间:2023-03-28 作者:记者 赵莹莹 来源:人民政协报

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质效和温度的“神经末梢”。

“技术的进步将服务社会大众,从而推动人们生活方式乃至社会治理的变化。”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姚卫海告诉记者,“数字社工”主要用于辅助社区工作人员日常办公,其特点是可模拟人类动作,在各信息系统之间操作办公,完成重复性、具有既定规则的任务,可明显提高录入准确率,提升工作效率。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就提出要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全国各省市区县积极响应,已有初见成效的创新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姚卫海发现,国内一些人工智能产品,如由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与AI(人工智能)驱动的“数字社工”,拥有易开发、容易规模化的特点,是社区治理的好帮手。

据了解,在去年的疫情防控中,杭州市清波街道充分发挥杭州首个数字AI社工“小清”的智慧化作用,通过短信、语音等手段及时通知居民最新核酸检测地点和时间等信息。考虑到一些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或不会上网查询,依托“小清”智能通话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电话回答市区相关政策和街道具体安排等,社工工作强度和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因而能够腾出更多精力当好一线“管理员”“引导员”和“服务员”。

“通过数字化赋能,不仅为一线社区工作者减负提质增效,而且让基层社会治理来得更快、更好、更实。”姚卫海说,基于自己在调研中发现的部分基层治理软件系统存在“数据孤岛”、区域数字化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在今年全国两会提交的一件提案中,他建议用“数字社工”赋能社区治理,让社区服务更智慧,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要做好规划建设,整合数据资源,更要拓展应用场景。”姚卫海表示,期待尽早推广“数字社工”以解决基层智慧治理中的瓶颈问题,赋能基层工作人员,在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一小一老”、协同社会治理等方面,把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和惠民利民政策送到基层、送进社区、送入家庭,形成功能互补、综合高效的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