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王鸿士辨证治疗奇病怪症
发布时间:2019-11-01

我院张某的一位亲属,忽觉舌不知味,酸甜苦辣咸均无感觉,曾去西医院检查诊治,用刺激性很强的试剂检验其舌,均不知味,而且温度觉、痛觉也有所减弱,几经检查,难于确诊。西医院医生对家属说:“此病仅见两例,究竟为何病,尚难断定”。病人痛苦而又求治无方,于是来就诊中医,以求一试。王老对此症亦未见过,且其脉其舌均无明显征候可寻,颇感棘手。因之思及《内经》曾云:“舌为心之外候”、“心和则能知五味矣”。遂辨其病在心经。舌不知味则食欲不佳,食欲不佳,必伤脾胃,故宜心、脾同治,予以开心窍兼顾脾胃之法。服药数十剂,舌之味觉恢复正常,病人高兴。王老认为此乃中医辨证之功也。

有一男性患者,口内疼痛,难以张合,不能进食,西医诊查后,据X光片所示,诊为颌下腺结石。曾手术一次,但不成功。拟再次手术,患者因惧怕手术而求中医诊治。王老认为,结石一症在胆在肾者多见,颌下腺结石临床所见很少。西医则手术治疗,中医亦无常法。然观其脉证,乃一派湿痰之象。既有湿痰,当以利湿化痰法为治,其症痛不可耐,恐系湿痰结滞,经络受阻。因之宜行气通络,其病在上,故应引药上行。据此,予以利湿化痰之药,佐以行气通络之品,用桔梗引药上行,以金钱草助化石之力。患者连服十几剂后,忽觉患部牙龈处有物堵塞,以为是食物残渣,故用手剔出,不意竞剔出黄豆大一块结石。石出之后,其症若失。于是持结石欣然来告。后来,再经X光检查,证实石已排出。此病虽然知其名,但鲜少见到,可谓一奇症。医者绝不可因其奇而束手瞠目,宜详查病情,仔细辨证,只要辨证准确,立法得当,用药贴切,对一些疑难之症是可以解决的。这就需要在辨证论治上下苦功夫。

中医临症诊病,理法方药俱当审慎,用药尤须仔细,疗效和遣药得当与否有直接关系。

王老早年临症,曾遇一水肿患者,周身患肿已两月,喘而不能平卧,入暮尤甚,纳差,神疲,脉证合参,诊为风水。予与葶苈大枣泻肺汤合麻杏石甘汤为治。连进二剂而无显效。王老暗自思忖:“辨证无误,方证相合,有效为其必然,然而服药而不应,道理何在?百思不解,乃请教恩师瞿文楼先生。瞿师听完上述情况后,开口即问:葶苈子用量多少?答曰:一钱。又问:麻黄用量多少?答曰:一分。瞿师听后说道:药虽对证而量不足。当即于原方中改葶苈子为三钱,麻黄一钱。患者服此方后,当晚即可平卧,续服三、四剂后,肿已全消,饮食恢复,遂告痊愈,未见复发,至今依然健在。

又:王老曾治一痢疾患者,前医以芍药汤为治,不但无效,病情反而加重。延医至余,复视其方,见方中大黄用量为四钱,心想,赤痢用芍药汤乃为正治,并无偏差。唯大黄量略重,恐欲速而不达,适得其反,遂将大黄减半,略加焦三仙以导滞,一剂而应,两剂而愈。

由此可见,用药得当与否,对临症疗效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水肿一例,病重而药轻,故尔罔效;痢疾一例,虽药量重,但未免太过,故欲速而不达。理、法、方、药并无差错,所差者,药量也。稍一变更,疗效大增,病情立减,足见用药宜细推究,药量加减之间,实应因病而施,不可孟浪草率。